家贫挡不住这群人的梦想之旅

家乡区县: 重庆市巫溪县

母亲拿神农架的课本给她当“录取通知书”

邓世娟的家在巫溪县偏僻的花台乡(离湖北很近),因此小学时她有四年在湖北神农架随打工父母上学,用的是湖北版教材。“幸好我拿着教材找到巫溪中学校长,他看了课本后说,别人差几分我都不收,你这个娃娃差10分我也要了。后来听老师说的,两个版本教材的重点和考点都不一样,校长觉得我们娃娃悟性好。”

刚见到记者时,身高1米65的邓世娟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她的语文科只考了91分,按照150分满分来折算,这也刚好只是个及格的水平。“平时模拟考试都是在巫溪中学,离我们租的房子很近,平时能上100分,因为高考第一天要坐半个小时车才能到考点,当天上午头晕乎乎的,影响了发挥。”

不过她的母亲唐勤敏却不这样认为,“娃娃小学的时候有几年是在湖北神农架地区读的,那里的教材有点不一样,而且林区的语文老师发音则有明显的方言,所以对于考拼音的题她总是做不准。”

小学毕业时,邓世娟为这个事情差一点没有考上巫溪中学,后来是家长拿着湖北版的教材找到校长,校领导看了教材后破格把她录取了。虽然语文成绩拉了她不少分,但是英语成绩还是发挥出了她的正常水平,124分的成绩在当地也算不错了。

“大家都学哑巴英语,但是到了大学我还是希望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邓世娟说,她很幸运地遇到英语老师冉静,她硕士毕业于川外,在万州教了几年书后回到巫溪。“冉老师让我们重视写作训练,在写作的同时重视句型的训练,所以把句型练熟了,考试的时候就容易拿高分。”

邓世娟学习一直刻苦,因为父亲邓万言是泥水匠,打工的季节性强,没有活干就没有一分钱收入,而母亲患有骨质增生,这几年视力有所下降,一直没有上大医院检查过。邓世娟在高二时拿到了当地企业家谭传平在巫溪中学设立的奖学金1000元,她希望自己上了大学能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在巫溪中学附近的先锋街先锋社区,房东吴其宣(音)对邓家也很好,每年6000多元的房租总是按5000元收。因为他知道这对打工夫妇要供两个学生上学不容易,邓世娟的哥哥每年靠助学贷款维持大学学业。

父亲被泥浆腐蚀的手是她学习的“推手”

“每当我学习状态不好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爸爸那双被水泥泥浆腐蚀的手,这双手的样子让我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邓翠玲在位于巫溪县城厢镇小丁当幼儿园附近的租住房内,坦言自己就是一个标准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远在山东打工,忙着为她挣学费,接受媒体的采访也是在县民政局救济科余科长陪同下进行的。

邓翠玲的老家在巫溪县一个偏远的山村,几间老旧的土墙房子早就无人居住。她从小被寄养在县城的亲戚家里,上了中学后在县城边上租了一处便宜的民房,“其实我喜欢播音主持这个专业,平时看电视时我也喜欢观察人物的情感。”

邓翠玲每年暑假都要到山东父母打工的地方去帮忙挣点力气钱。因为父亲从事的是地下建筑,手长期接触到水泥泥浆后变得灰白,那是长期被腐蚀后皮肤脱下的皮,这个细节让她印象深刻,所以每每遇到困难时,她都要想起父亲那双粗糙的大手,作为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

除了《青春美文》,《读者》、《意林》这些杂志她也常看,初中的时候她办过黑板报,并在学校的文学刊物《灵帆》上发表过诗歌和散文,“我身高只有1米55,要不然就会去报播音主持这个专业,我觉得挺有挑战性。”

填报志愿时,她用笔在学费标准一栏画了许多标志,“我些专业太贵了,我想选一个不是那么热门而且收费适中的学校。”最后,她第一批第一志愿填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它是985高校,也是211高校,如果园林专业不能录取的话,水力及水电专业也可以。”

这个暑假,邓翠玲的想法是到主城打一份暑假工,一个亲友给她介绍的超市收银员工作,一天几十块钱,按天结账,等到开校去报到时,自己还是可以赚到1000多元,这样父母的负担可以减轻一些。因为目前邓翠玲的哥哥在三峡学院读大三,依靠的也是助学贷款。邓翠玲说,希望到高校,也有发挥自己文艺爱好的地方。

儿童床上睡出来的“尖子生”

报国路7号三单元是一栋老旧的居民楼,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奉节县城大半个城区,属于全城地势较高的地方。三单元6—2号是古国林的家,高考结束后,父母将他原来挤在阳台的儿童床移到客厅里,并置办了一面玻璃滑门,陪伴古国林多年的儿童床就放在里面,乐观的他笑着说,“以后大学读出来工作后,我还想保留它,作个纪念。”

拿到596分的高考成绩,古国林并不意外,这只相当于他平时训练的中等水平。他的理综是241分,数学却只有118分,与平时相比差距在12分以上,“不过这样对自己是一个激励,不要太得意了,进了大学也要踏踏实实。”

古国林家墙上有不少奖状,高考后他就让母亲全部收了起来。初中升学考试,他考到了668分的高分,顺利升入奉节中学。母亲周继敏有些歉意地说,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但是他喜欢借书来看,重点内容就靠做笔记来弥补,好在他学习习惯不错,所以成绩一直都算比较好。

古国林的儿童床原先位于阳台上,长度1米8,宽度1米2。上高中后,他的床头增加了一个简易的书桌,上面放满了复习资料,平时周末回家,他除了在楼下跑跑步,就站在院坝里眺望一下远处的风景,然后就挤在这个狭小空间内专心看书。“我高二下学期时没有进入全校前三十名,就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卷子,把数学和语文成绩都提了起来。”

古国林的父亲古绍均9年前从县水泥厂下岗,不幸的是,2005年外出打工头部摔成了骨折,2008年在家又摔伤了颅骨,直到现在都只能做一些体力很轻的活。家里除了低保收入外,主要来源就是妻子周继敏在附近的馆子里帮工,一个月收入还不到1000元。奉节中学校领导非常关心古家的经济来源,在古国林进入高中后不久,学校里将古绍均夫妇都招进学校做零时工,这样一是比外面找活做轻松,二是大大减轻了古国林的心理压力。

古国林说,“我理想的大学目标除了厦门大学,还有中山或者华中科技大学,上学时,也可顺便让父母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同时我也会通过勤工助学来缓解家里的负担。”

“小老板”的法官梦

奉节县城比重庆主城更“3D”,竹林路是一条坡路,环形人行天桥旁边,一边是奉节师范附小的大门,一边就是马丁瑜家的小副食店。“以前我放学后,经常趴在门口玻柜上写作业,顺便帮父母守着副食店,也有很多同学来照顾我家的生意。”

马丁瑜的户口随外公,其实她就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女孩儿。在她上小学前,在奉节县城打工的父母就租下这个门,在此经营十多年,这个狭小的门面陪伴她读完小学中学。“这次语文和数学都比平时摸底差不少,大约有20分的差距吧!”马丁瑜是个大方的女孩儿,记者来到她家的副食店时,她正在熟练地招呼前来买东西的顾客,“八宝粥加一袋雪饼,一共是9块钱。”

门面里有100多种不同的商品,而马丁瑜基本上能说出它们的准确价格,只有一些新商品她还不熟悉。马丁瑜说,从小学起,她就放学过马路回到店里,母亲罗小平做晚饭,她就在门口玻柜上写作业,偶尔,有调皮的男同学路过,还会叫她“小老板”。

在其父马寿奎看来,女儿很能干,也很懂事,在中学期间,她一直是学生会的劳动委员。“我们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文化,她的学习全靠自己钻研,这次考得并不理想,连老师都有点为她惋惜。”

除了附近的老师同学来照顾她家的生意,马寿奎说,其实有不少批发商也给他们很多帮助,一个叫余正军的老乡在县城做啤酒批发生意,“别人都是要付货款后才能把啤酒拉走,得知我女儿成绩很好后,他总是让我先把啤酒拉回来卖掉了,再给他货款,最多时,我欠他两万多元,他从来不催我还。”

马丁瑜对帮助过她的好心人心存感激。“我见过大姨遇到一个民事纠纷,差点闹上法庭的事情,加上平时也喜欢看一些法制电视剧,我觉得法官很公正,从不偏袒任何人。所以这次我报了法学专业并希望学有所成,以后好报答过关心过我的所有好人。”

蓉妹子1008(2014-12-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