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奸臣得道一再下毒手 忠正之士神民皆护佑
话说韩愈因上书议事论政,秉笔直谏为民请命,得罪了皇上宠臣司农卿兼京兆尹的李实,被李实在皇上面前大进谗言参了一本,皇上龙颜大怒,将韩愈、张署及李方叔三人远贬南方荒蛮之地。
韩愈、张暑、李方叔等三人,怀着悲愤的心情被赶出了长安,那悲凉情景实在令人心酸。他第一次尝到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的滋味。在朝廷为官,一不小心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有可能得罪皇上或某个宠臣,厄运不知何时就会突然降临,让你猝不及防,全家蒙羞受辱。
昨天还春风得意,今日孤凄落寞。瞬间的命运变迁,让韩愈难以置信也难于接受,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官员同事,他们就象犯人一样被公差吆喝着催促着匆匆忙忙地赶出了长安城。直到他们孤凄的背影消失在远远的雪山栈道,几个公差才飞马返回宫里复命。
寒冬腊月,风雪交加,长安郊外,雪花纷飞,韩愈和张署不期而遇,相看无语却热血沸腾,望南而去的雪地里,留下一排深深的脚印。
结伴而行的张署和韩愈,两人都百感交集,却不知从何说起。虽为贬官,却有慷慨赴死的悲壮,是啊,到遥远的南方去,不知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车马,曲折坎坷的路途,难知生死。
而在李实这里,却是另一番情景。几位弄臣聚集一起,酒热心畅,话儿就像酒杯里的酒,浓烈而又刺激。
“韩愈恃才傲物,自以为是,今天是他应得的下场。”
“韩愈这厮,平日说话就常常带刺,今天终于惹恼了陛下,我看这次是有命去没命回啦。”
“一介书生,急着立功表现,那有不撞板的道理。”
“韩愈这人让他读读书,写写文章还可以,让他议政论事,还是不切实际。”
“他今天说这个,明天指那个,不知何时说不定就点到我的头上来啦。”
“现在让他离开京城,我们放心了。”
“连皇上都不喜欢的人,谁还会喜欢他呢。”
“连皇上都敢得罪的人,他谁不敢得罪?这种人危险啊。”
“这样的人,应该一撤到底,永不重用。”
“如果韩愈再回到长安来,我们这些人,就没好日子过了。”
“……”
李 实听着这些近臣的议论,不露声色,他一言不发,只是在那里不时点头。他心想:韩愈被远贬南方,惊动了那么多人,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说明了他在朝廷里有一定 的影响力。他的文才难有人及,学生弟子不少,崇拜他的文人学士大有人在,我不能小看他啊。如今他议事论政,居然点到我的头上来了,也是活该倒霉,我软他就 硬呀,如果我不狠点,让他有朝一日再回到长安来,我的麻烦就更大了。他把一双拳头攥得紧紧的,一个念头在心头萌生。
送 走了这些弄臣朋党,李实把一名亲信叫到一边,轻声地交代了一番。韩愈啊,别怪我狠,你只能怪自己不懂规矩,在皇上面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一不小心,你就 会置我于死地,好在皇上和我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我的话他还能听得进去,不然我就会裁倒在你的笔杆下。你妙笔生花,可以写些歌功颂德,让皇上高兴的文章,为 何偏偏自找麻烦,自作聪明呢?你不能怪我啊,你只能怪自己多事。
韩愈离开长安不久,一个身影沿着雪域深深的脚印尾随而去。
月黑风高,韩愈等人拖着疲惫的身心,来到了一个客栈停了下来。今天不能走了,就在这里避避风雪,好好歇一歇,再这样下去,不等到达目的地,就会无疾而终,累也会累死。
小客栈虽简陋,但还是温暖如家。安顿下来后,韩愈和衣而睡。
就在他昏昏入睡之际,隐隐约约听见一个声音传来:我家也有老有少,韩大人,你不能怪我啊。
只 见一个身影手拿利剑直往韩愈胸部刺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另一把利剑从天而降,将刺客手中的剑击飞到窗外的雪地里。接着听见一声怪叫,两个影子瞬间消失 在他的面前。韩愈揉揉双眼,感觉自己象在梦中。就在他仿仿佛佛之时,一个身影跪倒在他的面前。韩愈看不清他的脸容,但听出了那十分熟悉的声音:叔父,让你 受苦了,侄儿对不起你。
啊,这不是自己的侄儿韩湘子吗?怎么突然就出现在自己面前?他简直难以置信面前所发生的一切。
韩愈急忙起身抱着亲人,泪流满脸。
原来,韩愈有三兄弟,长兄韩会,二兄韩介,韩愈三岁时父母双亡,自小由长兄韩会夫妇抚养长大。由于韩愈刻苦勤奋,考取进士之后,进京任职,于是他带上了韩会之子韩湘子同行,把他留在身边,教以诗文,以便求取功名富贵。
怎料风度翩翩看似一表人才的韩湘子却是个放任不羁的人,不喜欢诗文,却好饮酒作乐,好游山玩水,这曾令韩愈颇为苦恼。一天,韩湘子说要去长安城外效游,从此失踪不回,一直令韩愈这个望侄成龙的叔父肝肠寸断。
原 来那一天,韩湘子与叔父辞别后,走出长安城外,到了西岳华山,放眼环视,只见华山苍松翠柏,层峦叠嶂,小径通幽,奇鸟鸣丛,悦耳动听,好似天外仙景一般, 他漫步山上,纵目四周,云雾缭绕,气势磅礴,日色天光,交相辉映,无限奇景使他感觉飘然欲仙,他完全被身处的美境所陶醉。从此,他便倾慕山川之情、大地之 趣,更向往于自由自在、行踪飘忽的生活了。后来竟巧遇道人吕洞宾,成为至交,并随之学道。
一日,吕洞宾对韩湘子说,你离开家已有时日,应回长安城里看看,你的叔父韩愈牵肠挂肚,此时十分需要你在身边。原来吕洞宾屈指算来,预感有人要加害于韩愈,知道韩愈要落难了。因此,特让韩湘子下山相救。
韩湘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装扮成乞丐,出现在长安城里。他到处打探叔父的消息,怎料传来的消息是叔父被奸臣所害,要被贬职放逐到遥远的南方去。他担心叔父的安全,一直尾随叔父后面,发现有人竟然要加害于叔父,于是出现了上述一幕。
叔侄两人相抱而泣,无言以对。
良久,韩湘子说了一句:叔父一定要保重,长安城冰消雪融之时,就是你再次回朝之日。说完便迅速消失在白皑皑的雪地里。
第二天,韩愈象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谁也不知道昨晚所发生的一切,他精神倍增,继续赶路。他和张署一路以书为趣,以诗为乐,累了,歇一歇,谈诗论道,话题渐多,不知不觉,径已到达湖南湘中的汨罗江。
汨罗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之地,来到此地,韩愈感触良多。作为唐代的文人学士,他怎能不知屈原呢?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他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司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主张明法度,举贤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但也由于性格耿直,常被他人进谗言而受排挤,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305年,屈原因反对楚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逐出郢都,流放汉北。在此期间,他心中郁闷,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抒发了为民报国的热情。同时他创立“楚辞”(则词赋)这种文体,其中《离骚》就是他的千古绝唱。公元前278年,秦国挥兵南下攻破郢都,屈原在绝望之下,悲愤之余,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以此表达他的忠贞和爱国之心。
树木婆娑,猿啼鸟鸣,鹰飞鱼跃。韩愈与张署在汨罗江边凭吊先贤,感受着屈原那浓浓的爱国情怀,他突然有感而发,脱口吟道:猿怨鱼跃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浮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
话音刚落,只见从密林里闪出一人,手拿长剑,直奔韩愈。
韩愈,你身在朝廷,不思报效,却借屈原发泄对皇上的不满,今天就让你到汨罗江底去见屈原吧。
一张明晃晃的利剑直往韩愈刺来。
只听“哎哟”一声惨叫,从汨罗江上的一只小渔船上飞来两只铁珠,不偏不倚正击中刺客双眼,刺客惨叫着扔下利剑捂着双眼,往密林处逃去。
这时,汨罗江上的小渔船上响起了渔歌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
听,这不是屈原《离骚》里的诗句吗?张署惊喜地叫起来。渔船上那身怀绝技的歌者是谁?
韩愈说,朗朗乾坤兮必有高人,天网恢恢兮自有神民,是忠是奸兮天地可分,善恶到头兮终究可辨。
原 来,李实见派出的刺客一个多月还未回来,他心中疑惑,于是又再派一名寻踪而去,紧随韩愈其后。想不到韩愈不但没死,而且精神状态越来越好。按照李实的估 计,韩愈被放逐南岭,路途遥远,舟车劳顿,身志哀弱,不到任职之所,不是病死就会被累死,甚至象屈原那样,会因郁闷而自寻短见。想不到韩愈与张署一路谈诗 论道,触景生情,一唱一和,吟诗赋词,别有一番滋味。
李实派出的刺客看到韩愈吟诗赋词发泄对朝廷李实等人的愤恨之意,于是不顾李实“到目的地之后再动手”的吩咐,按奈不住,想在屈原投江之地汨罗结果他们,以便尽早回去复命。想不到杀人不着,险被送命。真乃“万事劝人休奸邪,举头三尺有神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