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名山之一:贤令山

家乡区县: 清远市阳山县

贤令山,是阳山县城北靠山,原名牧民山。唐贞元十九年(803),监察御史韩愈请宽灾民徭赋而被贬阳山县令。在任期间,仁政爱民,重农富民,兴学化民。后来,阳山百姓为纪念有爱于民的贤县令韩愈,改名贤令山。

贤令山上古迹名胜多与韩愈有关,总括为一表(千岩表)、一台(读书台)、一洞(游息洞)、一岩(打字岩)、一祠(韩大仙祠)、一馆(韩愈纪念馆)等。贤令 山石刻,有唐宋明清近百题,以韩愈“千岩表”等三件手迹为镇山之宝,1962年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载入《中国名胜词典》、《辞海》等典籍。贤令 山不高,海拔三百多米,有韩则名,为岭南名山之一。

近年,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泉清洞幽的贤令山上,修筑了四通八达的林荫小道,将众多名胜古迹连成一体,开辟为以韩愈文化为核心的森林公园。在山麓修建韩愈纪念馆,收藏景韩文物,弘扬崇韩文化,使阳山与孟州、潮州并列为中国三大韩愈文化研究基地。

若君有意,且为君导游,一同登上贤令山,寻访百代文宗韩文公的遗迹。

从清连高速公路阳山出口转入阳山大道,过阳山大桥,直上贤令山南麓,抬头即见巍峨高大、古色古香的贤令山牌坊向您招手,欢迎远方客人的光临。

牌坊直上几百级阶梯,通向阳山人民武装起义雕塑广场、英雄广场等,气势雄壮,暂且不表。

从牌坊沿公路西行300米,从“千岩表”路牌南下100米,一丛“雄鹰欲飞”状小石林突兀而起,石崖横刻“千岩表”大字,旁有铭语“万石之中,巍然雄尊。 与岁寒君,心契无言”。落款“退之”。相传为韩愈手迹。大意是:山上万石之中,石峰巍然耸立,庄严雄伟。石峰和岁寒三友松竹梅一样,傲然挺立于)雨风霜之 中,彼此默默相对,心领神会。当时,韩愈困于“天下之穷处”,途穷志不穷,借石喻己,折射其自强不息的人格。

千百年来,森林遮蔽,荆棘密布,人迹罕至。清代中叶,“千岩表”石刻才被发现。此后,文人名士,接踵而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金石学家翁方纲至此 访韩公,感而赋诗。“岭外推岩表,山名识贤令......气拔诸峰上,光摩万石巅......更超言说外,相订岁寒前。硉兀孤高意,嵚崟磊落边。不须题姓 字,山尽以公传”。道光年间,陈廷瑢访山有诗。“山是千岩表,人称百世师。巍然孤嶂峙,渺尔众峰卑。字并天垂久,文随地起衰。任教风)炼,笔墨尚淋漓”。

清代以来,“千岩表”文化传播天下。光绪四年(1878),阳山知县萧丙堃调任阳春县,在崆峒岩摹刻“千岩表”,以志景仰之情。“千岩表”石刻,载入清代 《续通志·金石略》、《寰宇访碑录》、《粤东金石略》及现代《广东历代书法展总目》等金石专著,又载入清代《赏雨茅屋诗集》、《复初斋诗集》等诗集。 1931年,广州编辑发行《千岩表》杂志。近年,北京琉璃厂文物店售出清代“千岩表”拓本。

从“千岩表”上来,跨过公路,拾级东上,共行200多米,到了韩文公读书台。苍壁翠崖之间,潺潺流出一脉清泉,泉口石壁刻有韩愈《远览》诗。“所乐非吾 独,人人共此情,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吟咏诗句,可以想见:千多年前的三伏暑天,韩愈公暇与学生区册等一同登上牧民山,远望阳城山水,心旷神怡。然 后,来到丛荫下的泉边山崖,读书吟诗。口干舌燥,随手舀一勺清泉喝下去,沁人心脾,好不惬意。韩愈心想,独自快乐不算快乐,天下同乐才是真快乐。宋代范仲 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与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此诗为《全唐诗》漏收。后来,人们在崖下修筑远览亭,亭中立有韩愈半身石 像。此像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连州知州曹镐镌刻,是我省唯一存世古代韩愈石像。泉水沿崖底下流,上有二十多通宋明清景韩诗刻。

读书台,不知始建何年?至今,至少重修十五次。其中,明代六次,清代六次,民国一次,共和国二次。早在明弘治二年(1489),训导郑荣重修,题匾“松 桂”。万历二十年(1592),知县吴楚材补栽松树、桂花树,连州知州郑云镐题匾“松桂林”。万历二十五年,知县赖一鲤建读书亭。明末,顾炎武《肇域志》 载有读书台。清顺治九年(1652),毁于战火;十四年,知县熊兆师重建,典史王占春题匾“山斗具瞻”。道光元年(1821),知县陆向荣重修,题匾“韩 文公读书台”。最大规模的重修在清光绪十九年(1893),广东学使徐琪到此访韩公,见“读书台已因水冲塌,无可登临,心甚惜之”,遂上《请修韩愈读书台 疏》。先捐银一百两,筑屋三楹;后续捐银二百两,其中五十两买田收租、发商生息,作为维修看管的费用。

韩愈,在唐代儒学向宋代理学过渡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宋代,韩愈倍受尊崇,先加封“昌黎伯”,后入孔庙陪祭。明朝,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广受崇拜。

明清时期,韩愈是阳山官府祀典的二名历史人物之一。每年仲秋,于读书台举行祭礼。台上原立有明代知县庄希缵《韩文公祠祝文暨祭品陈设图碑》,另有明代知县陈子芳《秋祭昌黎读书台有感》、知县冯大受《祭韩文公文》等诗文。

韩文公读书台,景号“书台夜静”,为明清“阳山八景”之一。

读书台上,今集有古诗三十六首。其中唐代一首,宋代一首,明代十七首,清代十七首。循诗摘句,可观韩化。“昌黎一去此山虚,却喜遗风尚绪余”。韩愈离开阳 山之后,遗风不衰。千百年来,到读书台上追寻文公遗音者,络绎不绝。不少人“几回台下过,犹忆读书声”。阳山官吏以韩为师,执政为民,“不负平生济世 才”。“民到如今思旧德,山水皆以韩名传”。阳山百姓为纪念贤明韩县令,县称韩邑,山名贤令,水曰韩江。“千年香火村翁走,午夜风声野鹤回”。读书台上, 香火千秋不绝,难怪“惹得此青山,千载呼贤令”!

韩文公读书台,以韩愈有“百代文宗”之誉及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历史地位,兼有千多年的深厚文化积淀,为岭南第一读书台,是中国古代十大读书台之一。

韩文公游息洞

读书台上去20米,有一个近10平方米的岩洞,宽敞如厅堂。地上,有泉水下通读书台流出。这里,冬暖夏凉,相传是当年韩愈读书的地方。明万历二十二年 (1594),知县赖一鲤在岩眉刻“韩文公读书处”,又名“韩文公读书岩”,俗称“游息洞”。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贤令山县北二里,唐韩愈为 阳山令,尝读书于此,有读书岩”。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知县陈应龙到此访韩公,题诗石壁。“昌黎文字登天府,爱筑书台傍山坞......谁将邑宰限奇才?天为阳山降申甫”。诗人遥想韩公岩中苦读的情景,感激苍天对阳山的恩赐。今仍清晰可见。

从此东上300多米,山窝中有一个长30多米、穿山的朝阳洞。洞口朝东,下临山溪,有明代书法家冯大受等石刻十多题,颇值一游。“鸢飞鱼跃”打字岩

从朝阳洞下来,折东北而上400多米,到了打字岩。这里,群山环绕,丛林蔽日,在百多平方米的山窝东面,屹立一面巨型天然石壁。石壁高约7米,宽约13米,以韩愈“鸢飞鱼跃”、张本中《皇宋圣传颂诗并序》石刻而名满天下。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知县潘元音将城东钓鱼台上韩愈手迹“鸢飞鱼跃”摹刻于岩上。“鸢飞鱼跃”的原意:其上则鸢鸟得飞至于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 跃于渊中而喜乐。是说世间万物,各得其所。当时,贬谪蛮荒的韩愈,人穷志不穷,自信有日将会象鸟翱翔蓝天,象鱼腾跃江海。

清代,文献学家严可均观此拓本,称“草法古劲飞动,实为神品”。远在四川的学者王培荀从潘元音儿子手中见到拓本,仰慕不已,欣然赋诗。“搨来四字蛇龙翔, 翩然欲仙丰韵别。是时贬谪宰山阳,侘□幽忧应郁结。鸢飞鱼跃露化机,缅怀胸次融冰)......道力静深与天游,但以神运形迹灭......游鯈岀水乐自 然,轻翼凌风才一瞥......至宝还应什袭藏,斗室悬壁自怡悦。

宋绍熙元年(1190),阳山县令张本中楷书《皇宋圣传颂诗并序》巨幅石刻,面宽4米,高3米,气势非凡。深藏山中,几百年来无人识。清代金石学家翁方纲 实地考察之后,赞曰“古劲遒秀,粤东宋刻,当以此为最”。此后,才引起世人注意。清末,金石学家叶昌炽称“以宕逸之笔,兼有《瘗鹤铭》风韵,更上一层 矣”。时至今日,历经八百年风雨,完好如初,可称旷世奇迹。

北山寺韩大仙祠

从打字岩顺泉水下来,靠东过水帘洞,下行600多米,到了北山古寺。这里,位于贤令山东麓,松桂林中,寺隐其中,为“一邑之胜”。

寺门前有两株唐代桂花树,传说是韩愈手植。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依然枝繁叶茂,香气袭人。清代,耿万川访山有诗。“游遍韩山兴复赊,桂留唐代叹无加。天香仙 骨依然在,怜是千年长命花......公尘避世名虽重,谁到蟾宫喷异香?”北山古寺,创建于明嘉靖年间(约1540年)。当时,中为元帝殿,左为七贤祠, 奉祀贤明县官韩愈、张本中等七人。后改文昌祠。清雍正十一年(1733),知县黄道泰重建,题匾“读书松桂林”。后人认为韩愈“读书松桂林”在县治之后, 不在北山寺内,改“松桂林”为小兰亭。在寺东南,改建韩大仙祠,以志纪念。可惜,祠今已不存。

近年,省佛协副会长宏满大师筹资几千万元,按仿宋风格扩建北山古寺。今建成罗汉广场、钟鼓楼、大雄宝殿、西方极乐世界等工程,金碧辉煌,蔚为壮观,成为省内最大规模佛寺之一。八方信善游客,四时往来不绝。

新修韩愈纪念馆

2004年秋,为了建设文化大县,加快旅游业发展,在贤令山南麓创建贤令山牌坊、韩愈纪念馆。到贤令山寻访韩文公,韩愈纪念馆是必到之处。入馆一览,可知大概。

纪念馆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19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1200多件。入门先见“韩源”塑山,西侧是韩公井,东侧上去有四大展厅。其中,二间贤令芳踪 展厅展出韩愈阳山墨迹,历代景韩拓片,以及韩愈研究照片等。还有两间展厅展出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再上去是韩愈广场,正中是韩愈半身石雕像,西侧仰韩轩、怀 韩轩展示当代名家慕韩石刻,北后墙上是反映韩愈阳山活动的连环壁画。此外,还藏有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米芾“且看山”石刻等珍品。馆内的韩愈研究会,藏有该 会编辑出版《贤令芳踪———韩愈在阳山资料汇编》、《韩愈与岭南文化》等研究资料。

近年,为了进一步弘扬韩愈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对贤令山进行长期规划。计划以自然生态为背景,以浑厚韩愈文化为核心,以岭南山水园林为特色,打造4A级贤令山风景区,使之成为观光游览、文化熏陶、休闲度假等活动的粤北文化生态风景旅游区

(2014-12-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