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代言

家乡区县: 海口市美兰区

除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之外,在海南还有许多底蕴深厚的节日。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夜,在海口市的府城一带举行风情独具的换花节。这个节日历史很悠久,据说开始建省办于唐代的贞观元年,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从前换的是香,意在香火不断。海南特区后,传统的换香变成了新潮的换花,形成了凝聚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形式。最近几年,换花节活动的规、范围越来越广,农历正月十五之夜,海口市区花灯齐放,人流如海。数万人、尤其是青年人手持鲜花,形成了一支换花大军,换花者有中外游客当地领导,更多的是居民,换花者心理因人而异,游客们体验独特风情,领导们与民同乐,老年人通过换花寻回美好的回忆,青年人则把换花节当做交朋结友的大好时机。古老的换香节在新时代已被人们赋予新的意义,如今的换花意在新春祝福之间传播浪漫和温馨。
海南冼夫人文化节以前称为军坡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也就是当年冼夫人出兵平乱的日子,海口市新坡一带农村举行闹军坡活动,模仿冼夫人当年的出兵仪式以为纪念,这成为在海南相传1300多年的乡情民俗。在这个节日期间,还演出琼剧和举行盛大的庙会,当然也有很多人到冼夫人庙敬拜,求保福平安,新坡镇的冼夫人庙出建于明朝,是海南现有冼夫人庙中规模最大的,近年得到重新翻修。2002年,海南省旅游局帮助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将闹军坡策划和改造为冼夫人文化节,剔除活动中的迷信色彩,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如今的海南冼夫人文化节,有舞龙、舞狮、武术表演、装军游行、琼剧和各种民间文体活动,在庙会上,出售各种地方小吃,而冼夫人的令旗成为最受欢迎的纪念品。

海南拥有这么多民俗文化和特色节日,我们当然要让它们发挥出优势来,因此才产生出相应的旅游产品。坐落于五指山市北面的牙蓄岭上,1986年建成开放,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海南目前最大的民族的博物馆,这座具有民族特色四合院式建筑,雕梁画栋,古朴壮观。院内辟有6个主展厅和2个机动展厅以及民族工艺商场和工作室。各展厅分别展出各种文物、民族民俗物品、历史图片和资料,反映了从新石器时期到海南解放的各个历史阶段海南黎族、苗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以及他们同汉族、回族人民共同发展、建设海南的历史。1994年初,由19块花岗岩加工而成的高4.41米、宽4.79米、总重40吨的大型石雕——海南第一龙门,在博物馆迎宾大门落成并向游客开放。

水满是黎语,有至高之意。水满乡是海南地理位置最高的乡。该乡的水满村位于五指山下,是一个黎族自治村,全村仅70多人。村中清晰可见五指山主峰。村旁几棵巨树下面,是以赏五指山主峰的绝佳之处。水满河在村旁蜿蜒而过,河畔千年古榕郁郁葱葱,树下,河中,巨石状若千年寿龟。海南省旅游局将该村作为对口扶贫点,刻意针对其作为体现真正黎族风情,展现黎族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色旅游点。来自北京的心连心艺术团曾在该村演出,并通过中央电视台将这里的青山绿水独特文化氛围传扬天下。水满村自然环境保存的很好,民风极淳,人们生活闲适,知足常乐。每年,都有好多专家学者来考察黎族文化,观察村民生活状态和研究村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黎族跳竹竿

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跳竹竿时,8跟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由4-8名男女青年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当竹竿分开时,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并不时地变换舞步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参加舞蹈的青年男女,一边跳舞一边由小声到大声地喊着:"哎--喂、哎--喂",大大增添了热烈气氛。   黎族婚俗黎族青年的婚恋别具特色,按照黎族习俗,村子里的姑娘长到十六岁,就要搬出父母的住房,单独住在离父母不远的闺房内。闺房多为茅草房,内放一张大床。住进闺房的姑娘便开始了自由恋爱。年轻的小伙子可以随意到闺词语民姑娘聊天、玩耍,姑娘喜欢上的小伙子就留宿房中,不喜欢就让他离开。被姑娘逐喜欢上的小伙子经闺女房的自由恋爱之后,由父母正式上门提亲。提亲时要带上一些姑娘爱穿的衣服和槟榔。槟榔是求婚最重要的礼物,带少了姑娘家会不满意。等到正式举行婚礼时,十分热闹,有伴娘与伴郎山歌,有新婚夫妇在欢乐声中饮幸福酒,还有"逗娘"活动,全村人杀猎宰羊在一起庆贺。

dappppp(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