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旗中学“红绿蓝”三色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二)

家乡区县: 内蒙古杭锦旗

三、建设内容

(一)红色精神文化

红色是一种拼搏奋斗精神的象征,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红色精神文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丰富学校文化生活,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将红色精神纳入德育。

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组织开展扫墓、参观革命遗迹、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宣誓、学唱革命歌曲、邀请一些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红军、老战士走进校园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等教育活动,将红色精神文化纳入学校文化建设,使学生们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亲身感受辉煌的革命历史,让他们为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感到无限崇敬,从而产生接受和弘扬革命传统的内在动力。依托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体系,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德育平台,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等融入到各种活动之中,让学生们在法律知识竞赛、业余团、党校培训、参观看守所、远足、淑女礼仪讲座、进入社区、老年公寓志愿服务等切身的体验过程中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

2.让红色精神真正融入课堂。

结合生本理念,突出生本特点,依据学校实际,不断增加红色精神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融入课堂,从而在各学科课堂上渗透红色精神教育,普及红色精神文化理念,诸如鼓励学生创作红色文学,举办红色演讲等,把原本单一的、独立的红色精神教育活动点连成线、形成面,最终构建科学的课堂体系,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网络。同时,把红色精神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切入点,构建目标明确的多样化校本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对学生道德成长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校本课程,让团结奋斗、自强不息、敢拼敢干的精神从课堂上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使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在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3.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弘扬红色精神。

体育教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不仅能使学生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可以说体育中蕴含着红色精神,而红色精神又可融于体育之中,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为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鼓励教师经常采取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通过竞赛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力拼搏的竞争精神;通过评比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预期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通过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成就感,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4.在美育中彰显红色精神。

为了彰显红色精神,学校以音乐、美术为切入口,以歌唱、绘画为媒介,结合校本德育特色,着重突出红色主题,歌唱党的丰功伟绩,追寻红色足迹,用歌声和画笔唱响红色梦想,引领师生重返革命先驱创下丰功伟绩的光辉岁月、筚路蓝缕的征程与星火燎原的辉煌,深感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团队默契度与凝聚力,在友爱相处与合作互助中,增进了他们对红色精神文化的品悟。

闫志刚(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