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蓝色信念文化
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具有沉稳的特性。蓝色信念是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
1.坚持德育为首,培养学生的蓝色信念。
始终坚持“成功教育”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责任、敬业、学习、表达和解决”五大能力的培养,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细化、具体化,落实在对学生蓝色信念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上。一是充分利用集会、班会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广播站、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校刊等,积极宣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努力营造学生自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争当新时期合格公民的良好氛围。二是注意发现、树立、推广先进典型,在全校开展争创“励志之星”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展示学识才华、体验成功的舞台。三是在各班级学生中,深入开展“树立理想、建立信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明确树立远大理想和制定近期目标的意义,正确认识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的关系,从而使他们树立的理想是基于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相结合的正确理想。
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蓝色信念教育。
通过学科教学渗透蓝色信念教育具有“面广量大、有切实的时间保证、有丰富的知识载体”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为了在各学科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信念教育,我们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各科教学前,教师既要把握教材的知识内涵,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信念教育因素,教学时,要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二是在课堂训练、课后作业中渗透。各科教师在选编课内外作业、练习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要注意思想性的呈现方式,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三是在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中渗透。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在课堂教学的管理过程中渗透。各科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要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并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影响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态度。
3.在体育中渗透蓝色信念教育
一是通过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造就一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记录的有力数据和相关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二是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多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教育,让他们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三是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们进
行对自我、对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教育,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坚定的信念,并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4.寓蓝色信念教育于美育之中。
一是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为主的音乐教学,进行真善美理想信念教育,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二是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进行艺术功能和价值的教育,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三是通过合唱、合奏以及歌舞表演等群体音乐活动,进行群体意识、合作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相互尊重、人际交流、关心社会音乐生活的素养。四是通过绘画、欣赏、创作等教学活动,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情操,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爱自然美到爱家乡美、祖国美,为祖国悠久灿烂的绘画文化而自豪。五是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生平及作品的介绍,进行创作态度教育,发扬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严谨认真、辛勤劳动的创作精神,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和信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