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娄烦的人,大多会记住两样食品:一是水库小河虾,一是山药蛋。前者是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最早也不过始于汾河水库建成之后。山药蛋的历史已经难以追寻了,当然最早也不超过17世纪。娄烦人习惯把马铃薯叫做山药蛋。这种东西在其他地区也不鲜见,但做出的花样能超过娄烦人的却不多见。 娄烦的气候不适合种植小麦,只能种玉米、山药蛋和小杂粮。由于土地肥沃、气候寒冷,缺乏水分,娄烦的山药蛋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其他营养物质,吃起来面,味道好。山药蛋可以说是娄烦的主要作物,年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丰年产量可达1亿斤。所以,它也是娄烦人的主要食物。不夸张地说,一顿没有山药蛋,娄烦人吃饭都吃不香。看看他们三餐菜单:早上,煮山药稀饭,就咸菜或酸菜;中午,炒山药块、捞饭或者山药馒头。农忙时节,带上山药蛋在地里烤熟当午饭;晚上,还是山药稀饭。 如果是宴席,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凉菜,有山药蛋、粉条、胡萝卜拌“三丝”;热菜,有土豆片炒莜面栲栳栳、圪搓搓、磨擦擦,当然少不了最有名的“活捉山药丝”了。主食还有山药面饺子、拨烂子、烤山药蛋等等。据说,娄烦人能用山药蛋做出近五十种食物,可以称得上“山药蛋美食文化”了。 不同的做法、不同的配料都能产生浓郁的地方特色来。比如“活捉山药丝”,其实就是用麻油干炒土豆丝,但麻油远超豆油的香味一下子就能把人的食欲给勾起来。同样的大烩菜,加上“胜人参”的盖家庄乡东山、仙沟羊肉,米峪镇的胡萝卜,云顶山的蘑菇,想一想都让人口舌生涎,食指大动。咬一口烤山药蛋,夹一筷子农家腌制的酸菜,那滋味可比大鱼大肉强多了。最后,喝上一碗山药蛋加小米子、豆角、面条熬成的和子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