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乐器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阳区

文畔乐器:

潮剧乐器
弓弦类:潮州二弦、椰胡、提胡、中胡、大胡、板胡、大提琴、倍大提琴等

吹奏类:潮州大中小唢呐(俗称“的禾”或“大、中、小吹”)、潮阳笛套等

弹拨类:扬琴、秦琴、月琴、三弦、大三弦、琵琶、中阮等

武畔乐器:

皮革类:大鼓(又称战鼓)、低音鼓、中鼓、哲鼓、苏鼓

木革类:潮州手板、低音板(木鱼板)、中音副板、高音副板

铜质类:深波、曲锣、斗锣(又称战锣、撑锣)、苏锣、月锣、钦仔(又称空仔)、九仔锣、铜钟(现已少用)、铜磬、深波钹、苏锣钹、钹仔、吊钹、号头(吹奏类)

特色乐器:

二弦 潮州弦诗乐的领奏乐器,在潮剧伴奏中称为头弦,执掌头弦的人称为头手。潮州二弦的形成约有200多年历史,由古代拉弦乐器奚琴演变,经过大广弦,竹弦,"?投"(剑麻根)弦,最终在梆子腔剧种影响下形成。潮州二弦为高音乐器,定弦为F调5 1,常用音域在5----2之间。其结构有弦筒、弦杆和弦轸,均用乌木制成。弦筒长约11.7厘米,前圆直径为5.7厘米,后直圆为7.8厘米,前圆孔蒙蟒皮,弦杆长78厘米,弦弓以竹张马尾.长约84厘米。用竹马,发音尖脆清亮。演奏方法以指压弦发音,技法多吸收自古琴,出音行韵,讲究吟揉绰注,弓法丰富,有"文武病狂,画眉点珠"等。演奏姿势有继承传统的双盘腿式,平行腿式、盘腿式和夹腿式等,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

椰胡 俗称"冇(怕)弦",史称潮提,又称辅弦,是辅助主弦的意思。椰胡历史悠久,在福建泉州开元寺紫云大殿甘露寺戒坛(建于北宋天禧三年,重建于清康熙年间)的飞天乐伎中,已有拉椰胡的乐伎了。少算也有三四百年,它是闽南以至潮州地域音乐文化的代表,可见渊源久远。椰胡早年制作,椰壳作弦筒,竹作弦杆、竹弓"?投"(剑麻)丝,用海中蚶壳为马,一派南海风韵,近代改木为杆、竹弓马尾、保留蚶壳为马。定弦为F 调1 5,常用音域在八、九度之间,故演奏时有高音低奏,低音翻高的特点,发音纯厚、圆润,具有融和性,独有一格。

大笛 潮阳笛套音乐领奏乐器,来源于宫廷款式大笛,称为龙头凤尾笛,长69厘米,管口1.5厘米左右。传统龙头凤尾笛,在吹孔前端缀以龙头状装饰,笛尾雕刻鳞纹,绳孔结上凤尾状隧饰,从龙颈至绳孔,用细丝漆锒成28节,故又称28节龙头凤尾笛。筒音为2= A,称"正宫调",音域宽至三个八度,低音浑厚饱满。中音明亮悠扬,高音昂亢激越。吹奏要一韵三波,"真气出丹田",指法有挑、拍、盖、抹、称为龙头凤尾指,具有古朴、典雅、庄重的宫廷音乐风味。

小三弦

潮州小三弦,又名广弦。是潮州细乐的主奏乐器,也用于潮州“弦诗乐”和广东汉乐。用质地坚实的乌木制作,琴鼓的框边宽厚,内腔窄小,故发音更为清脆响亮。通长93、琴鼓鼓面长13、宽11厘米,内腔长6、宽5厘米。琴杆装置一骨质的活动山口,可上下滑动,以便于转调。定弦为f.c、f1,音域c—b2。

大鼓 潮州大锣鼓打击乐指挥乐器之一。潮州大鼓形制古老,上宽下窄,故称尖脚鼓,敲击只用一面,规格有大小,一般使用鼓面宽20寸为多。鼓声通亮铿锵,鼓中、鼓边,鼓沿能发出不同音色,如冬、颠、告等,使用长28厘米直径2厘米的木槌敲击、手法有指、摇、劈、挑、刈、划等,形成独特演奏风格。

深波 潮州大锣鼓打击乐器之一,铜质乐器,系由铜鼓演变而来,传统深波规格较小,近代逐步加大,常用直径约64厘米,边高约14厘米,早年用草扎敲击,现用竹片夹布团作槌,定音为F调2或3,发音浑厚,深沉,富有余韵,为潮州音乐与潮剧特有的打击乐器。

曲锣 俗称小斗锣,铜质乐器。常用于潮剧"大锣戏"之中,随着音乐艺术形式的发展,曲锣也成为潮州音乐中的打击乐器之一。以双锣同时使用,发音明亮清旷,定音为F调5,与深波同时演奏具有简单和声效果,其"锣花"的阳声和阴声的变化交错最具特色。

号头 用黄铜制作,由可以活动伸缩的三节铜管套接而成。底端的喇叭口向上弯曲,全长112厘米,吹口处有一直径5.5厘米的圆盘,其中心为一吹气小孔。喇叭口直径12厘米。吹奏时,将管身斜举。吹口紧贴嘴角,以细缩的气流控制音高。可吹出筒音和两个八度的泛音。

七里墨香(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