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我们把农业项目争取和建设,当作推动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总抓手,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抓好农业项目的争取和建设。2004年以来,累计争取实施农业项目53项,总投资达2.14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1.34亿万元。同时争取省市下达的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及其它补助资金510万元。特别是通过实施总投资6270.57万元的IFAD农村综合发展项目,总投资7亿的农村沼气国债建设等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我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全膜玉米推广是调整结构的破题之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推广全膜玉米当作农业结构调整的破题之举,在全县进行大面积推广。我局作为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全力以赴配合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在技术的培训、资金的争取、物资的调运、面积的落实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006年全县示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73万亩,2007年全县落实秋覆膜9.36万亩,2008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49万亩,种植玉米平均亩产636公斤,总产达9.22万吨,这意味着用不到全县1/10的耕地收获了全县粮食总产最高年份的60%。2009年全覆膜面积达到60.23万亩,其中全膜玉米56.3万亩,平均亩产达558.6公斤,总产达31.45万吨,在通渭粮食生产上创了新高,因此,我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0年全县推广面积95.31万亩,在今春夏初连续遭遇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种植的86.7万亩全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27.3公斤,总产达45.72万吨,仅玉米一项农民人均产粮达到1000公斤以上,是2006年的3倍多。今秋全县已完成秋覆膜面积86.86万亩,占省上下达任务面积100万亩的86.9%,以秋覆膜为主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成功推广,使我们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支撑调整结构、有效规避自然灾害、发展旱作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特色产业发展是调整结构的成功尝试。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积极培育小杂粮、中药材、果菜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鸡川四合村、襄南文堡村的中药材,平襄宋堡、旧店子村、碧玉新城村的蔬菜,鸡川牛坡、陇川官堡、常河曹庄、陇山甘果川的苹果等特色产业基地,创出了一条各具特色、优势聚集,符合各自实际的增收新途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