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每到夏天,在乳山农村,满大街呀呀说话的小孩子,胸前往往都挂着一个呈长菱形小红肚兜儿。缝制红肚兜儿是老一辈母亲的专利。不论男孩女孩,他们的姥姥或奶奶每年端午节前都会为他们缝制红肚兜儿。红红的棉布上面,一字领口处会镶缝一块倒三角的黑绸,再用丝绦沿边,彰显纯朴可爱气息。
肚兜儿靠近肚脐处,老人们都会镶一件绣品做布袋,上面不是绣着一只大老虎,就是绣着一个大桃子,还有更多心灵手巧的女人会在肚兜儿上绣上各式各样的祈福图案,比方说“蝴蝶飞,蛤蟆走,菊花擎福手,活到九十九”这样的歌谣,是老人们一边绣一边随口念叨出来的。这些绣品做的布袋镶嵌在贴近肚脐处,目的有两个:一是缝制得厚一点,以捂住孩子的肚脐眼不透风;二是为了孩子在端午节盛放鸡蛋用。在乳山农村长大的孩子,很少有没戴过肚兜兜儿的。
红肚兜儿不仅是小孩子戴,还是早年间未婚女子以及新婚女人的专用品。在现代文胸出现以前,乡下不少青年女子戴肚兜,不仅是因为肚兜儿戴着美,更重要的是,肚兜儿是青春期女孩子们束胸的有力武器。过去的女孩子到了第二性征出现时,为了孩子的身体健美,曲线优雅,当母亲的就开始为女儿缝制肚兜儿束胸,质地以棉和绸为主,在颜色上多以红色为主,青年女子所戴的肚兜儿不拘泥于纯红,用花布和染色的自织布的也很常见。肚兜儿上的绣活也很讲究,有的绣着花丛中一对蝙蝠蹁跹起舞,有的绣着石榴枝上挂石榴,还有的绣着牡丹、菊花、梅花、荷花莲蓬、鲤鱼戏莲等图案。这些绣品各有寓意,分别暗含着“兜福、多子、富贵”之意。其图案紧凑,既富乡土特色,又含富贵之气,同时又散发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光彩。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一个细节:一品大学士刘墉参了乾隆皇帝一本,并出主意叫皇帝自我发配到江南体察民情,戴“罪”立功。皇帝理解刘墉的一片忠己忠国之意,准奏了。可是要发配得戴刑具呀,正在刘墉寻思之际,乾隆皇帝一转眼珠想起了那个青楼女子脖子上挂着的红肚兜儿来。那绣花的红肚兜儿,用四根红绳儿围绕着脖子和后脊梁一系,不正是一个简便得体又舒服的枷锁吗?君臣为此妙计哈哈大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