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故事之伙食三人团

家乡区县: 韶关市浈江区

一日,竟遇见十多年前的“伙食三人组”成员之一——黄老师,不过他现在不是黄老师了,没能转正,他早就离开了教师队伍,但,我仍然喜欢叫他黄老师。

在那个僻静的山村小学,我、黄老师、曾老师三个早来晚归不住校的老师组成了一个伙食组。我们三人对买菜进行了分工负责,他们两人家在不是很远的农村,就负责带青菜,我则买肉类。不过,说来惭愧,我至今也分不清什么样的猪肉在猪身的哪个部位,常听同事谈论哪个部位的猪肉好吃,爽口,哪个部位的猪肉要怎么煮才更有味,我可听得一愣一愣的,半句也插不上。其实,要我区分一道菜的好吃或不好吃,基本上是很难的,这也许是缺少对比吧,有了对比,我还是能区别出来的,这不,一对比,我就把他们两人带来的青菜分出了谁的好吃,谁的不好吃。

一天午饭时,我就说:“曾老师,在我们三人里,你年纪较大,按理说呢,我们是很尊重你的,可是,有个问题我还是想问你。”

“没问题,问吧。”曾老师其实是个很有趣的老顽童。

我笑嘻嘻地说:“这些天,我总觉得黄老师带来的青菜清甜脆口,而你带来的却咬起来韧韧的感觉,没那么好吃,呵呵!”

曾老师眨巴一下眼睛,说:“我也不清楚,等我回家问问我老婆再说。”

第二个星期一,曾老师一回到学校,就对我说:“我问了我老婆了,她一听就说‘你真笨,你们都不在家,家里就我一人忙农活,忙不过来,我就用化肥来淋菜,黄老师家里有人工,他们用的是农家肥来淋菜,自 然就清甜脆口了。’呵!”

我咋咋舌,说:“不好意思了哦,改天去你家里玩,问问阿姨,是不是你在家很懒哟,哈哈!”

曾老师咧开嘴巴,也跟着笑了,忙说:“欢迎,欢迎,我家的鸭子刚好长大呢,正好杀只鸭子接待大家。”

一天,我们三人心血来潮,决定要自己动手做扣肉。这话说起来,我第一次吃扣肉还是在读书时,去了一百多公里外的一同学家里玩,她父母对远道而来的我们特别热情,晚上特地做了两盘扣肉,还给我们每人夹了两块。但,这扣肉是怎么个做法的呢?我们三人都没做过,决定依样画葫芦,配料曾老师负责,黄老师则从家里带来芋头,我还是去买肉,买了两斤五花肉,肥瘦相间的那种,做扣肉就是要用这样的猪肉,吃起来才不会觉得肥腻。

我们先把肉放进锅里煮开,这样可以去掉肥肉里的油脂,然后,用牙签把猪皮多刺几下,据说这样炸起来很好看,涂上一点我从家里带来的蜜糖,放进滚烫的油里,直到把猪皮炸成漂亮的波浪,捞起,再切成一块一块的。曾老师说要切大块大块的,这样可以像酒家里的一样,把芋头夹在肉里,我说:“切小块一点吧,咱们是要做得好吃,而不是为了好看的,把肉与芋头相间隔开就行了。酒家里的是中规中矩的扣肉,就像包装的一样,他们的就叫全扣,我们的就叫散扣吧。”黄老师随声附和。切好肉后,黄老师也把芋头炸好了,我们把芋头和肉一块一块间隔开,放进一个盘里,再放上盐,然后把它放到压力锅里,蒸上半个多小时。大功告成!黄老师美滋滋地把我们的散扣摆上饭桌,虽然配料不多,味道稍微欠缺了点,但我们吃得可开心了。

一眨眼,十多年的光阴就这样偷偷溜走了,我们的伙食三人组早就解散了,如今的黄老师儿女成双,一家子甜蜜快乐;曾老师夫妻俩则与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我们三人碰面的机会很少很少,但黄老师憨憨的笑,曾老师风趣的老顽童形象,和在山村小学那段静寂而真诚温馨的岁月,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逸楠(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