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处中国腹地,横联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地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放,又有鱼米之乡的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烹饪历史悠久,饮食风尚特色突出。比如,关国石子馍就葆有先民的石烹遗风;史载“黄帝作釜甑”,“蒸谷为饭,烹谷为粥”;据考岐山臊了面就始于西周“ 余”之礼,《礼记》记载“礼之初,始诸饮食”。陕西烹饪文化之源运流长,影响之深广,由此可见一斑。
陕西饭菜,很多都葆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的遗风。特别是小吃,美不胜收。借着历史古都的优势,使陕西的小吃博采全国各地小吃之精华,兼收各民族珍馐之风味,汇集内外名饮名食之荟萃,挖掘继承历代宫廷小吃之技艺,因而以品种繁多、花色奇异、民族特色浓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饮食产业随经济飞跃而蓬勃发展,烹饪技术随科技腾飞而有了长进步,涌现出数以百计的知名传统菜、创新菜。以菜、点组宴,创制出不同风味不同风格、新意迭出的宴席,如仿唐宴、饺子宴、蝎子宴、泡馍宴、长安八景宴、陕西风味小吃宴等等。以牛羊肉泡馍、腊汁肉夹馍、凉皮为代表的陕西风味小吃,享誉神州,传之海内外。去年出版的陕西省烹饪百科全书-——《陕西烹饪大》,勾勒出了陕西省饮食文化发展的概貌,列举了陕西省名吃、名点、名宴。据统计,录入大典的陕西风味小吃就有549种,其中,1997年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鉴定认定会上,评出陕西19种小吃为“中华名小吃”;今年9月全国第二届“中华名小吃”认定评迁活动中,陕西又有60种荣获“在华名小吃”的称号。至此,陕西省已有 “中华名小吃”79种,名列人国前 。1999年以来,在“陕西名小吃”认定活动中,已有151种陕西地方风味小吃通过了认定,被命名为“陕西名小吃”。这里,我们 您走进陕西风味小吃殿堂,您可尽情品尝欣赏这色、香、味、形、营养、卫生具佳的中华名小吃、陕西名小吃,既饱口福,又饱眼福。品味陕西名吃,就是品味古老的文化。
我在西安也呆过几年,加之我这人又比较好吃,又同属西北地区,口味基本相同,所以对西安的小吃还算知之皮毛,在这里给大家说说,如果有陕西的网友看了不要笑我。
先说说西安小吃的口味。西安属于西北地区,而西北地区的口味一般都很重,特别是酸、辣二味,尤其为重。西安又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区,口味也就比较杂,也就造成了西安小吃品种繁多,口味各具特色的特点。
西安美食里,最著名的当然是羊肉泡了。老孙家的羊肉泡,远近驰名。对与好吃之人,来西安而没吃老孙家的羊肉泡,等与没来西安。
羊肉泡馍历史悠久。早在崇帧年间,西安就有了专营羊肉泡馍的“天锡楼”,在西北地区颇有影响。如果再往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诗经》中有“朋酒斯飨、曰杀羔羊之语。
西北人以面为主食,一天不吃面,就会觉的浑身没劲(可怜我到了南京后,就再也没吃过一顿正儿八紧的面了)。所以西安也是以面食为主。西安的面条,当然要数歧山臊子面了。上等的歧山臊子面面条必须是手擀面,加上用油焙干的小豆腐丁,加上肥瘦各半的小肉丁,以及秘制的汤,汤上漂着一层油,味道那个美啊。。。。(其实是很酸的,不能吃酸的人可能会不合口味)
擀面皮。这个也应该算是一个特色小吃,但味道不如我们老家的好吃。
米皮。和擀面皮差不多,只不过是米面做的。
贾三灌汤包子。西安清真著名风味小吃。灌汤包子主料选用牛羊肉和肋条肉,用羊骨头熬成的汤和调料汤打肉。蒸熟后具有“皮薄如纸,馅嫩含汤、调料香浓的特点。
西安镜糕。陕西的传统小吃,以糯米为原料蒸制而成的形状似圆镜的糕。经营镜糕者多系摊担叫卖。清朝有诗云:“柳荫槐下清昼长,镜糕担子亦生香的诗句。(如果你到西安说要吃镜糕,可能永远也吃不到,如果说要吃甑糕,满大街都是。口音问题呵呵)
去西安吃小吃的最佳地方:回民街———北院门,尽管只是一条只有几百米的小街,却汇聚了近百家风格不同的小吃餐馆,渗透着古城西安特有的地方文化气息。这些餐馆店铺的几乎都是回民朋友。清真小吃可以说是西安小吃的代表。到过西安北院门的朋友都有“胃口太好但胃太小”的感觉。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贯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这里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放,又有鱼米之乡的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其餐饮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底蕴,无声润物,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秦食文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