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楼(二)

家乡区县: 韶关市浈江区

结构特点

风采楼
风采楼

风采楼与北京天安门、故宫为同时代同风格的建筑物,楼高22米,正方形,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占地100多平方米,原是砖林结构,于1932年以水泥钢筋结构重建,保持原有建筑的一些特色,楼底可通行各种车辆,北门建有铁栅小门,循回环形楼梯而上便是一层主楼,东西巩园上有“风采楼”三个大字,风采楼内有一块玉石碑,署有<风采楼前后记> 。“风采”两字取自当时的刑部尚书蔡君谟的诗:“必有谋风采楼 猷禅帝石,更加风采动朝端"之名。风采楼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气势轩昂,建筑精巧、古色古香、气势轩昂。 这座建筑物现为韶关市博物馆馆址,楼上有余靖的生平介绍展,晚上在彩灯的装饰下更显其“风彩”。

现状

风采楼原为砖木结构,几度毁于战火,几度重建,最后一次重建于1933年,为水泥钢筋结构。风采楼楼高22米,正方形,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楼底可通行车辆。该楼现为韶关市博物馆,楼上有余靖的生平介绍。

2003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韶关风采楼>邮资信封,上有韶关市标志性建筑——“风采楼”的图案。

意义

在韶关市区,风采楼是唯一的古物,由于现代建筑的规则与宏大,如今风采大厦下的风采楼就更显得格外古雅,那是一种从历史中走出的玲珑美感,当风采楼在过去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而这种风采似乎又在预示在明天的经久不衰。它是古城的一个象征,至今仍有不少商家以“风采”作为字号、商标。

余靖简介

风采楼
风采楼

余靖,公元1000年生于韶州府城,二十四岁一举高中进士,初授官为赣县尉,很快又升为新建(江西南昌县)知县。三十四岁入朝延做官任秘书丞。四十三岁升为右正言(谏官),后又出使辽国,使当时宋、辽西夏 三足鼎立的局面得以和解,为巩固宋代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余靖是岭南继张九龄后又一显赫的朝延重官,他与张九龄一样刚正不阿,廉洁自重。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沂被尊为宋朝“四贤”,与欧阳修、王素、蔡襄被称为“四谏”,后来官于工部尚书。公元1065年病逝于江宁(今南京)。广东省广州曾有“八贤堂”,余靖就是八贤之一。[1]

逸楠(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