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有“番薯县”之称

家乡区县: 广东省普宁市

       普宁的番薯年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约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宁因番薯种植规模大、水平高而有“番薯县”的美称。“番薯县”人培育番薯种植番薯,吃番薯,加工番薯,长年累月与番薯打交道,从而留下了不少人与番薯之间的故事。
吃番薯粥的清官
      番薯有减肥、通便、降低胆固醇、防癌、防止动脉硬化、延年益寿和改善睡眠等食疗保健功能!除此之外,番薯还与“清官”有关系,这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据普宁市的干部介绍,近期有一干部下乡调查民情社意,他谢绝宴请,不吃山珍海味,执意在被访问的农户家中,边尝咸菜、普宁豆干和热气腾腾的番薯粥边谈边记,密切了干群的关系,为民办了不少实事。当他离开该村庄时,乡人挥手相送,连称“难得,这是一个清官,这样的官越多,普宁越有希望。”
      不谙世事称“大番薯”
      “走,吃番薯粥去!”这话风行于著名的侨乡普宁市,别以为吃“番薯粥”寒酸,事实上,在普宁招呼亲朋好友吃番薯粥,既便宜经济,又体现一种浓厚的乡情,对于旅居在外回乡探亲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纯朴的乡情。在普宁市,无论是路边的摊档还是星级酒店,一碗5角钱抑或1元钱的番薯粥,都是一种美食。不食番薯粥,会成为遗憾。
      笔者近日在采访时,偶遇旅居泰国的谢先生,他讲起小时候的趣事。那时,为充饥,哥哥奋力跳跃抢夺母亲高举着从食堂分得的熟番薯,一个踉跄,险些跌落农厕。暑假的一天,他跟着现旅居香港的邻居,像“夜猫子”一样骑车直奔四十多公里外的邻县赶天亮圩集,贩运了6元钱(约两百斤)的番薯,在市管人员上班前冲过“罚没关”,赚取了新学期1.5元学费。
      谢先生还称他小时候不谙世事,生性愚钝,而被乡人谐称“大番薯”。他自称是番薯将其养大,他一辈子忘不了家乡的番薯情。
      番薯品种的变迁
      据普宁市农业局科技人员介绍,旧时番薯品种更换的周期很长,产量不高。1949年,平均亩产鲜薯只有150公斤。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普宁先后培育出普薯6号、8号、10号、125号、17号、221号、24号等20多个品种,在县内外推广,其中普薯6号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达50万亩。
在普宁各级党政的重视下,几十年来,该市农科所致力于番薯良种的选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至目前,共选育出番薯良种24个,有12个品种被列入《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志》,8个品种列入《全国甘薯品种资源目录》。“普薯”系列甘薯品种累计已推广种植面积8000多万亩,可创产值160亿元以上。
      普薯家族的发祥地
      “普薯”系列甘薯品种闻名于省内外,这些甘薯良种的选育者就是普宁农业科学研究所。
普宁市农科所多年来主攻研究培育甘薯优良品种,取得显著成效,普宁番薯家族也从七十年代的“番薯祖辈”繁衍于今天的“普薯24号”等20多个品种,且一代比一代品质优良,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谈起“普薯家族”的繁衍培育,该所的科技人员十分兴奋;选育一个新品种有许多环节。首先是要广泛征集品种资源,包括各地农家种、育成种、国外品种、野生种等,并加以科学的鉴定、研究,筛选与利用。其次是杂交,一年要选育三次以上,并要进行抗病性鉴定,多地点多适应性鉴定。经过长达两年的种植、选育,还要进行室内考种,即干物率测定、食味鉴定、耐贮性观察等,才能初步选出一个新品种,以后再进一步推荐参加全省各地产区进行多种比赛、拔优,才能成为一个可推广的新品种。故选育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四五年的时间。

Lion(2014-12-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