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营山县全年实现GDP133.3亿元,增长1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2亿元,增长3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增长2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0元,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7835元,增长17.5%。
第一产业
2013年,营山县渠系120公里、高标准农田1.2万亩。发展精品蔬菜5000亩、珍稀林木6000亩、优质果品3000亩,建成高标准油菜基地2万亩、优质水稻示范基地4万亩。通鸿牛业、润丰公司茶盘循环农业示范园完成升级改造,绿谷肉鸡养殖项目一期建成投产,铖宇生态农业产业园高标准生猪圈舍完成主体建设;新发展规模经营业主大户235个,各类农民专合组织58家。完成东升镇玉帝村等3个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第二产业
2013年,营山县投资10.3亿元,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5个,产业实力和规模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启动第二工业集中区建设,征拆、平整工业用地800亩,建成北干道延伸段等3条园区道路,工业集中区企业达到57户,创建为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省首批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完成五四公司微型车厢扩能、通旺农牧集团牛骨豆干生产、奥龙公司石油钻台生产扩能等10项技术改造项目,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2户,达到36户,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增加值4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21%。
第三产业
2013年,营山县完成亿联、泰合商贸中心场地平整,开工建设九龙服装城、云凤山片区城市综合体;加快城南现代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营山创建为市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县。开工建设中能置业五星级酒店、泰合置业四星级商务酒店,完成芙蓉山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过渡区城市设计。全年实现三产业增加值28.4亿元,增长12.3%。2013年,营山县还投资13.5亿元实施重大交通项目15个,新增公路里程近500公里,交通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对外交通实现历史性改变。完成火车站升级改造,14趟动车始发和停靠,营山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县级动车始发停靠站;南大梁高速公路营山至南充段建成通车。
“十五”末到“十一五”末,GDP增长近1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946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南北两河建设正改善着营山城市的发展基础,高速铁路、干线公路正改写着营山的区位历史,一个个新农村正改变着广大农民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
宜居宜业基础基本奠定。投资10亿元,启动实施了营山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群众关注最高、社会反响最好的南北两河综合治理工程,构建10公里集防洪、治污、景观于一体的生态走廊,形成“一河两翼”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打造向西、向东、向北三条进出口通道,完成城区主要街道柔性路面改造。中等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依托两河治理,拥河发展,东进北拓,组团开发,以白塔片区、云凤山片区、复兴桥片区为代表的21世纪现代化新城道路骨架初步形成。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回龙、骆市等创建为省市示范小集镇,建设营万、营仪、营蓬、营渠4条新农村示范带。
县域产业条件发生根本变化。成渝产业协作配套地正加快形成。三星工业集中区拓展到3.8平方公里,形成“一纵三横”空间布局,初步建成机械铸造产业园、医药食品产业园、纺织服装产业园三大特色园中园。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5户,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比“十五”末翻两番。五四、顺发、奥龙成为力帆、庆铃、重齿等成渝机械大企业专业配套基地,台湾堂华、环宇织造等一批重大优势产业项目落户营山。都市优质农产品供给地正加快形成。建成全省最大的茶盘龙兴高密度肉猪养殖场、川东北最大的营渔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全市最大的东升优质葡萄基地,“营山黑山羊”获得国家证明商标注册,营山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现代畜牧业培育重点县,优质油菜、柑橘、蚕桑特色效益基地县。川东北物流集散地正加快形成。营山被纳入全市两大县级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太蓬山风景区被列为“四川省特色乡镇旅游示范地”。
区位资源条件发生根本变化。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历史突破。举全县之力投资4.5亿元,完成省道204线营山段大修改造,打通8个方向的县际出境通道,实现了乡乡通油路,95%的村通公路,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600公里,是“十五”末的3倍。实现了贯通高铁、建设高速的历史突破。西部第一条高铁达成复线贯通营山,营山火车站成为全国第七大县级站。过境营山的南大梁高速开工建设、渝川陕高速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实现了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历史突破。龙岗气田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初步探明日产气量300万方以上。“川气东送”支线管道过境营山并预留年出气量10亿方接口,为营山县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