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泊头
河北省新兴城市,河北平原东部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省辖市,由沧州市代管。泊头始建于东汉,因运河槽运兴起而得名。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著名的“中国铸造名城、中国汽车冲压模具制造基地、中国鸭梨第一乡”。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沪高速、106国道、104国道等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纵贯市区。泊头市面积为1006.5平方公里,人口59万;市城区面积2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6万。
家乡简介
泊头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汉,初兴于隋唐,建镇于金代,自古就是大运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为兵家所争之地,市境东为运河,西有驿路,运河两岸,轮舶辐辏,商贾云集,为津南第一大商埠。汉代河间献王刘德曾在境内严家铺筑日华宫,集毛苌等硕儒研学著书,文化底蕴深厚、渊源流长。
泊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市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至116°5′,北纬37°54′至38°13′,横端长61.4公里,纵端长34.9公里,总面积1077平方公里。[1]北依京津,东临渤海,南接齐鲁,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塘沽港180公里,距黄骅港80公里。位于京津冀经济圈内,环渤海经济带中。有京沪铁路、104、106国道、有京沪、石黄两条高速公路,区位优势明显。面积100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人口26万人。1993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列为环渤海开发开放地区,1998年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综合改革试验县(市)。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沪高速、106国道、104国道等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纵贯市区。
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条件,为泊头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贪官污吏与乡绅富豪沆瀣一气,横征暴敛,兵匪水早交错为患,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频繁的军阀混战,特别是日寇的法西斯统治,给境内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以及人民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摧残。为了反抗旧制度和侵略者的统治,隋代的窦建德,元代王贵,明代刘六、刘七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清代的太平天国北伐军、捻军都曾在这里进行过反对封建统治者的殊死斗争;清初,境内的反清武装也曾数次围攻交河县城。这些虽给予封建地主阶级以沉重打击,但劳苦大众依然未能摆脱自己的苦难命运。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求解放,泊头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1925年,中国共产党人张隐韬领导的北方第一支农民武装——津南农民自卫军诞生于泊头,随着1926年冬境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泊头师范支部的成立,中共泊头工委,中共交河县委也相继建立。英雄的共产党人领导着泊头工、农、商、学各界人民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反资本主义剥削的学潮、罢工、抢粮等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七·七”事变后,中共泊头党组织、交河党组织及交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带领境内人民与日寇展开英勇的八年抗战,1940年,于时雨领导交河人们扩大巩固抗日根据地,组织了抗日游击大队、铁路武工队、民兵等,扒铁路、破交通、拔据点、打游击。并配合八路军120师,回民支队和冀中区人民军队给境内日寇以沉重打击。1945年10月,交河县城解放;次年5月10日,国民党反动势力控制下的泊头获得解放。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刘春扬等舍己救人、刘玉佩等捐资助教,以及学雷锋做好事者层出不穷,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社会风气得以净化,泊头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泊头又一大新兴产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