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爱你

家乡区县: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格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蒙语意为“避暑胜地”。位于大青山以北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距呼和浩特145公里,是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投资兴建的草原旅游景点。

昭君墓

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的绿野间矗立着一座传诵古今、驰名中外的西汉古墓--昭君墓。墓呈覆斗形高33米,占地二十余亩,系人工夯筑的大土堆,巍峨高耸,远望如山。传说,因每年深秋九月,塞外草衰时,附近草木枯黄,唯独昭君墓上芳草青青,故古人称之为“青冢”。诗人陈运和在此“久闻草木凋零数塞外 近感秋凉霜冷袭情怀”、“大黑河畔 不愧有怀念王昭君的诗之平台”。

大昭 寺

大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内,蒙古语名“伊克召”,意思为“大庙”,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内最大的黄 教寺庙,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

大窑文化

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保合少乡大窑村,距市区33公里,于1973年发现并发掘。该遗址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五个文化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万部华严经塔(白塔)

因塔身通体洁白又称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18公里的白塔村,据传为辽圣宗时所建。该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高约45米,雄伟壮观,塔内有旋转式楼梯,还有多层交错搭接的木梁,攀至塔顶可远眺山川景色。

乌素图召

位于呼和浩特市区西北12公里大青山南麓。“乌素图”为蒙语,意为“有水的地方”。乌素图召主要由庆缘寺、法禧寺、长寿寺、广寿寺和罗汉寺5个毗邻的寺院组成。乌素图为其总称。

清真大寺

位于市区旧城北门外,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当年,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迁到呼和浩特,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们渐渐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并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清真寺。该寺占地4000平方米,坐东向西的格局表现出对圣地麦加的尊崇。

绥远城将军衙署

绥远城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鼓楼西侧。1723—1735年间(清雍正年间),清王朝为巩固西北边防,在呼和浩特旧城东北2.5公里处另筑新城1座,驻屯满洲八旗官兵。

清公主府

清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郊。府第共5进,有过厅、大厅和内院,门前立照壁,东部有假山、池沼。据抄本《公主府志》载,府中先后居住顺治第四女静宜公主、多尔衮的曾外孙女和硕格格、康熙第六女够恪靖公主。

喇嘛洞召

呼和浩特 旅游喇嘛洞召位于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境内大青山深处,东距呼和浩特市40公里,西距包头市110公里,离110国道仅8公里。始建于一六二七年(明天启七年),一六五八年(清顺治十五年)在洞前建寺,一七一九年(康熙五十八年)重修并扩建了殿堂。一七八三年(乾隆四十八年)给喇嘛洞赐名“广化寺”(意为教化一切)。坐落于银洞山南坡,原寺院规模较大,由前后两寺组成:前寺依山起殿,建有两重院落。前寺建有天王殿、经堂、佛殿、护法神殿等四重大殿及八角楼等建筑(今已无存)。后院建有佛爷府、配殿、禅房等。佛爷府是一座汉式二层七楹,及西藏唐卡等珍贵遗物。院外还分别建有安葬历代活佛骨灰的佛塔三座;后寺设在山腰的银洞前。寺庙为一座藏式楼房,前面面阔三间,后面与银洞连为一体。内供全寺最大的坐佛。寺前设有石阶124级,顺势而下直抵前寺,在佛寺(银洞)两侧的悬崖峭壁上,列满了大大小小的岩刻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其中有造型各异的佛、菩萨、金刚、度母、罗汉以及黄 教大师宗喀巴等佛教造像,有用蒙、藏、梵等文字刻写的佛经、咒语、造型优美的藏式佛塔等等,画面多达一百余幅。相传这是早期博格达的弟子们在此修行时凿刻而成的。是呼和浩特地区最精美的岩刻之一。

席力图召

席力图召是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寺庙,位于旧城东兴旺巷,距离大召仅为100米。该处原是一座小庙,后经清代的重修与扩建,才成了现在的规模。1986年,席力图召被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minmin1106(2014-12-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