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家乡区县: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近年来受“鬼城”“掏煤”“地下钱庄”等不实舆论影响,被一些媒体误读为退潮之后的“裸泳”标本。调查发现,“鬼城”之说有放大之嫌,“地下钱庄”也言过其实。始于十年前的资源富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探索,使鄂尔多斯在房地产调控、经济下行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4年前,《美国时代周刊》迈克尔·布郎所写的《现代鬼城鄂尔多斯》一文,被媒体广泛传播,鄂尔多斯因此背上了“鬼城”的污名,成了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舆论标本。虽然此后这名发表了辟谣道歉信,但“鬼城”一说仍深度困扰鄂尔多斯。加上全球经济下行导致的煤价下跌,“鄂尔多斯垮了”的说法,被一些新闻媒体、民间舆论广为传播。

2013年9月,有记者在鄂尔多斯市调研,所见所闻,与上述情形大相径庭。传言中的“鬼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已与伊金霍洛旗阿拉腾席热镇连为一体,总人口已达30万人。华灯初上时,街头熙熙攘攘,店铺林立,与“黑灯瞎火”的描述毫不搭界。

三大支柱

目前的鄂尔多斯,清洁能源和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支柱已逐渐形成,以鄂尔多斯高新区为“抓手”的“经济升级版”正在显现。多元发展、多极支撑产业格局的形成,使鄂尔多斯在2011年煤价开始大跌时,能迅速“化危为机”,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支柱一:变卖煤为卖电、卖油、卖气、卖高端煤化工产品,打造“煤升级”清洁能源产业链。

目前,鄂尔多斯聚集了中煤、神华、伊泰、亿利、博源、汇能集团等煤炭企业总部,完成了煤制油、煤制气等新型煤化工领域内的技术突破,形成了煤—油、煤—气、煤—烯烃的高端化工产业链。

神华集团建成的100万吨/年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百万吨级直接液化工程关键技术的国家;伊泰集团研发出我国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建成第一条16万吨间接液化煤制油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亿利资源集团坚持产业治沙之路,20年间绿化沙漠5153平方公里,形成了沙漠生态修复、天然药业、新材料、再生能源等沙漠生态经济,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经济巨头。

支柱二:大力发展非煤产业,以汽车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稳步推进。

华泰汽车、奇瑞汽车、京东方集团(5.68, 0.00, 0.00%)、久和风电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入驻鄂尔多斯,华泰轿车及清洁型柴油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项目、奇瑞整车、精功重载汽车、中兴特种汽车、煤机化机等项目建成投产,PVC及深加工、陶瓷建材等产业发展迅速。

支柱三: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蓄势待发。

已经引入包括上海数据港、中兴集团、世纪互联等IDC企业,及浪潮、金蝶[微博]、用友等多家软件企业。国内最大的平板显示厂商京东方集团投资220亿元的5.5代AM-OLED生产线已开工建设,形成了从LED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到LED汽车灯具、户外灯具等照明用品一条完整的LED产业链。国电晶阳3000吨多晶硅、中盛光伏700 MW多晶硅片、宏大中源500 MW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项目,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光伏产业链。

更重要的是,牵引鄂尔多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已经成型。云光中认为,被鄂尔多斯人寄予厚望的高新区,将为地区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这个以科技研发和成果孵化为主,配套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产业定位的高新区,已初步形成科教孵化、清华低碳谷、云计算产业、高新技术拓展四大园区,建成了4个国家级研发机构、17个自治区级研发机构、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据鄂尔多斯市市长廉素介绍,园区累计引进项目500多项,总投资2000多亿元;引进高科技成果100多项,推广重大科技成果84项,集聚了神华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6家。201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7亿元,是推动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廉素说,目前,园区已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现场评审,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果升级成功,将极大地推进鄂尔多斯市转型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廉素说。

鄂尔多斯的成功实践,为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发展提供了一条借鉴之路,对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3]。

李晓(2014-12-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