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家乡区县: 湖南省新化县

梅山武术文化是整个梅山文化中文化沉淀最深厚、最有弘扬价值的文化遗产。尚武,是梅山人的标志性特征,是一种已经溶化在血液中的传统习惯。古梅山人生活在“人民少而禽兽众”的深山老林,而且长期处于“不与中国通”的封闭状态,历代统治者都想征服他们,使他们归于“王化”。在这种环境下,练武就是关系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着。他们在与野兽和外来势力的搏斗中,年复一年,不仅尚武成为传统,而且率直、勇猛、顽强的性格也随着一养成,同样也成为梅山人标志性特征。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梅山人不知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辛酸血泪,铸就了梅山武术文化这份沉甸甸的遗产。

梅山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

梅山,古称岩邑蛮夷,居邵阳、益阳二县县界中间,那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猛兽的袭击,只有依靠集体力量从事采集和打猎。一个猎者,同时也是战士,战斗的武器,也是狩猎的武器。严酷的生活条件,迫使人们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并在劳动和战斗生活中获得种种制胜的秘诀。人们除了用拳脚制敌外,近者用竹木叉,远者用石头,有时是徒手搏斗。这种徒手或手持简单武器的防攻格斗,就是武术的萌芽。徒手进行拳打、脚踢、摔打、跳跃、躲闪等,就是拳术的萌芽,后用石器、木棒、竹器、骨器及藤索系石球等作为工具和武器在搏斗中出现剁、劈、砍、刺、扎、掷、抛、放等动作,这又是武术长短兵器使用的开始。可见梅山武术起源于生产活动及与恶劣的环境斗争。

据梁任昉《述异记》称:蚩尤氏族八十一人,铜头铁额,食铁石,轩辕逐之于涿鹿之野。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脚;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莫能向’。今冀州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原始社会氏族之间也发生了不少部落战争,如蚩尤与炎、黄两帝斗,黄帝与炎帝斗,这种战争更是武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据《史记》记载:“蚩尤好兵喜乱,做刀戟大驽,以暴虐天下,兼并诸侯......”这表明蚩尤善造兵器,好“五兵”。梅山武术中长短兵器,如齐眉棍、矛、枪、梭镖及铁钗、板斧、铜锤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的。梅山先民既用于各种战争,又用于护峒练兵,不断提高技击技能。

氏族公社时期,梅山境内的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当一个部落的财富刺激了另一个部落的贪欲时,使用武力以成为掠夺财富的一种主要手段。激烈的生存搏斗,要求人们掌握一定的功防格斗技能,而经过实践检验并能自觉运用这种功防格斗技能,这就是梅山人民仿“五禽戏”形成的梅山武术格斗技击法。人们把战斗中运用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反复模仿着、传授着、习练着,这就是梅山蛮早期的练武活动。由于这些动作是从各种战斗中获得的较成功的格斗方法,把这些方法连续起来,就形成最早具有实践意义的“武术套路”雏形。不过,这种“套路”毕竟还是零的、单调的,还不是固定的动作规格、程式和体系。

珍珍(2014-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