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狮荡位于里下河苏中地区,隶属扬州宝应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自古以来,宝应就有“五湖四荡”,即宝应湖、汜光湖、白马湖、广洋湖、獐狮荡、绿草荡、和平荡、三里荡。“四荡”之中的家乡獐狮荡久负盛名,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清朝康熙年间,宝应籍大诗人乔崇烈就留下赞美獐狮荡的诗句,诗曰:十里清波带月归,布帆风饱浪花肥。青黄朗咏苍溪句,惊起船头野鸭飞。单凭獐狮荡这个乡名,就能让人浮想联翩。家乡是典型的水乡,而獐和狮则是两种动物,而故乡獐狮荡就取名于一个美好的传说。传说古时候,这里的人们人与动物和睦相处,过着太平盛世的幸福日子,而獐和狮则在集镇的一个桥墩里做窝,安详而又快乐。而有一天,细心的乡民们却突然发现獐和狮都不见了,人们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人们担心的事情终于可怕地发生了,这里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变成了一片汪洋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两只慈善的獐和狮,就将家乡取名獐狮荡。在故乡獐狮荡,除了乡名,为数不多的12个村落,每个村名都孕育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像有牌坊之村的牌楼村、有狮子溜上庄的狮庄村、有秀才路过赐名的新陆村、有土墩形似马头的马山村…还有南沙头、北沙头等等。
故乡獐狮荡境内水网密布,大大小小的河塘星罗棋布,清澈的河流环抱着村庄,犹如一道道彩绸连接着家乡。家乡因水得名,因水生灵。这里不仅是鱼、蟹、虾、鳖的乐园,更是种植荷藕的天然宝地。说到荷藕,我想家乡獐狮荡则是名符其实的“荷藕之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从《宝应县志》上翻阅到这样记载:清朝时期,獐狮荡一带农民就有种藕、食藕的习俗,家乡的“鹅毛雪片”藕粉作为珍品进贡。记得小时候,每临盛夏,故乡獐狮荡那一方方、一簇簇荷藕就竞相地盛开着荷花,墨绿的荷叶衬托着荷花,而荷花有的粉红;有的淡白;有的美丽绽放;有的含苞欲放。特别是雨后的荷叶,像晶莹的珍珠散落在荷叶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在这种属于乡村孩子的季节里,光着屁股,坐在木桶里,穿梭在荷塘中摘荷花、采莲蓬,无疑是我们儿时最快乐的时光。“何处思乡甚?歌声闻采莲”,“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古代或现代文人墨客赞美荷塘、荷花、荷叶的诗句,在我看来,无疑是家乡獐狮荡的荷塘境内的一派真实写照。著名作家叶兆言曾为宝应创作过一篇电视散文叫《荷叶上的故乡》,用它来描述獐狮荡再也贴切不过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