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特产

家乡区县: 江苏省常熟市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明代医生沈玄的一首《过海虞》完美地勾勒了常熟的风景画,成为常熟最具代表性的诗篇。在苏州下辖的几个县市中,常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根据相关资料,常熟是江南有史可据最早的一座都市。商末的泰伯和虞仲,为了让国给弟弟,借口采药,结伴远行,从遥远的关中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将这片山水相连的福地建成了当年南方绝无仅有的繁荣城池。而虞仲更是吴王的直系先祖,常熟的虞山也是因为埋葬了这位先人而得名。千年的古城,沉淀了无数的历史人文景观。而虞山、尚湖、沙家浜的存在,更是把自然与人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1] 。为了更好地了解常熟,介绍一下几款常熟特产美食。

虞山绿茶

“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虞山,不仅风景秀丽,充满诗情画意,而且盛产碧绿清爽、香气四溢、有养气颐神之功效的各茶:虞山绿茶。在虞山顶上,有座奇石林立、状如刃劈斧砍的山峰,名叫剑门,周围山势平坦,种满垅垅茶树。因其面向碧湖,空气清纯,每年“谷雨”前后,茶树长出嫩芽,及时采摘,精工焙炒,制出驰名中外的高级绿茶,故又称剑门绿茶。解放后,专门成立了虞山林场,进行统一管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扶植下,进行科学栽培,虞山茶树更加郁郁葱葱,碧绿鲜翠,加之,炒培技术不断改进,茶叶质量直线上升。
虞山最早种植茶树始于清代,到民国期间虞山祖师庙后、兴福寺院两侧山脚地均有种植。新中国成立后,茶树开始成片拓植。[2]
虞山茶以炒青闻名。1965年,在全国绿茶评比中,虞山一级炒青得第二名,以后在省、苏州市质量评比中均名列前茅。
虞山林场推出的剑门绿茶首创无公害茶品牌,分剑毫、碧螺春、茗毫、雪绿等上规格级别,尤其于1978年开始研制的新产品剑毫,外形扁平、挺直光滑、翠绿披毫,泡水后叶形似剑,根根竖直,香气浓郁,汤色清而耐冲泡。茗毫呈针形,条形紧细,外裸白毫,幽香扑鼻,汤色翠绿清澈,味道甘甜。其它各个级别皆制作精良,分别受各阶层欢迎。
虞山一位作家曾这样写道:“虞山常绿任阴晴,游子相思入夜深,闻道绿茶今胜昔,天涯更激自豪情。”这是只有虞山绿茶才能享有的独特殊荣。虞山土质优良,还生长一种白叶茶树,新生叶片呈乳白色,经制茶师的精工制作,以“剑门太白”、“虞山白茶”命名。此茶冲泡十次而不脱桂香之原味,且汤色黄绿明亮,叶片如翡翠起舞,品尝者无不称奇,在中国茶叶史上堪称一大奇观。剑门牌绿茶为AA级绿色食品、江苏名牌产品。虞山牌绿茶多次在省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为江苏省无公害食品。

 

蕈油面
松树蕈油面,这种面是常熟的一个传统的特色面点,有“素中之王”之称,兴福蕈油面在常熟是出了名的。蕈,是一种野生菌,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它生长在松树的根部,并不是每个季节都有,它的主要生长期是春秋两季,那个时候的蕈又嫩又鲜,可是新鲜采下来的蕈里有很多小虫子,先撕去表层膜衣、洗干净后必须用盐水浸泡三四个小时,然后才能下锅用素油熬。这个素油也不能随便用,加工蕈油时一定要用纯正的农家菜油。基本的步骤就是先将生姜块拍松后投入菜油,等油锅烧到冒青烟时,锅离火口,慢慢放入八角、丁香等佐料,接着再将蕈放入油锅中爆透,再移旺火加酱油、盐、糖等,烧至水分挥发即成。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香气扑鼻,鲜美异常,非一般蘑菇可比。
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畅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色泽诱人,宋氏姐妹品尝后觉得名不虚传,更是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好、好,想不到小地方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

yc霸气(2015-03-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