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在别人面前说起我的家乡,人家都要默默的问我一句:“你是不是很能吃辣?”那时,我就会无比自豪的大声说道:“YES!!!因为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徐州姑娘,能吃辣那是必须的,更何况民间流传一句话:“能吃辣,能当家!生活中,我还是个吃货,面对着各种美食的诱惑,定会抵挡不住,接下来,我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几样我吃过的有名小吃吧!
烙 馍
烙馍是徐州民间特有的面点,历史悠久。徐州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圆圆小饼径尺长,根根馓条黄脆香。外软里酥饼卷馓,送与抗金英雄尝。”
烙馍制作的炊具是直径尺余的铁鏊子、一根枣核式的擀面轴、一根扁竹劈子。馍的食法多种多样,不仅可卷荤裹素,还可用蔬菜或其他馅料做成菜合。若用两张烙馍,中间放上葱花油盐、鸡蛋做成油馍更是美味可口。如在和面时加进芝麻,放入糖或盐烙成半熟的馍,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吃起来更加香脆可口,别具风味。用绿豆面做成烙馍,用羊肉汤或丸子汤煮馍,则是徐州一带特有的吃法。
蝴蝶馓子
徐州的蝴蝶馓子以其香脆、咸谈适中、馓条纤细、入口即碎的特点,赢得人们的喜爱。徐州的蝴蝶馓子外型美观,口感颇佳。苏东坡在徐州任职期间喜食这种馓子,在他的《寒具诗》中写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馓子也常被百姓作为一种中药而采用。故此,徐州民间常用馓子泡汤,配以延胡索、苦楝子治疗小儿小便不通;用地榆、羊血炙热后配馓子汤送下,治疗红痢不止。
不过我最喜爱的是烙馍卷馓子,配以稀粥,吃起来相当的惬意舒坦。
东坡回赠肉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秋,黄河决口,七十余日大水未退。徐州知州苏轼亲率全城吏民抗洪,终于战胜洪水,并于次年修筑“苏堤”。百姓感谢苏东坡为民造福,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送至州府感谢苏公。 苏公推辞不掉,将这些肉加工成熟后再回赠百姓。
苏东坡的烹肉之法在其《炖肉歌》中可见奥妙:“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回赠肉”的特点是鲜香醇厚,油而不腻。苏东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赠肉外 ,还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后人将这四道菜称之为“东坡四珍”。 如今在徐州街头的各家饭庄,人们仍然可领略到东坡肉带给您的回味无穷的满口醇香。
地窝鸡(我的最爱)
徐州地锅鸡是一道江苏徐州的汉族名菜,四周是生面锅贴小饼,上面撒着大量辣椒和花椒,里面是草公鸡块和其他蔬菜佐料。冬天之际,亲朋好友围在在一起,点个地窝鸡喝点小酒,那感觉棒极了。地锅的由来是过去徐州人都在自家小院里用石头垒灶,放上大铁锅,搁了菜,贴上锅贴,围炉而坐,席地而吃。因此称为地锅。
地锅是苏北徐州、鲁南地区流传甚广的一种民间名吃,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色光润红亮,其香浓郁滑爽,其味醇厚,其形纯正自然,其器古朴,实为汉民族美食文化的民间代表之一。地锅菜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吃的时候汤浓饼酥,色泽鲜艳,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大家看了我说的这么多,是不是特想到徐州大吃一顿呢?哈!那就不要吝啬你的胃,赶快来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