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水城——北湖

家乡区县: 睢县

 睢县北湖水质洁净,湖水平均深2.2米,最深处达3.9米,它的形成有着丰富的传奇色彩。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崇祯15年,也就是1642年3月,当时震惊朝野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会同罗汝才、袁时中等三支起义军,百万人马几经血战,攻克了池深城坚的睢州城。所向披靡的李自成曾谋划乘胜北上,攻克开封后在汴建都。他便仿效秦始皇灭六国时“欲倾大树,先剪重枝”的战略,派兵拆除了睢州城墙。睢州的城墙是北宋时所建造,被李自成拆除之前,黄河五年三泛,每泛黄水时都是关闭城门,阻挡黄水泥沙淤积于城门之外,历经数年多次黄水泛滥,形成了睢州城池内低外高的地理环境。1642年9月,李自成在进攻开封时,与明军展开了生死的决战,双方都想以水代兵,于是便扒了黄河。明代时期,滔滔的黄河正流经现在民权境内的故道,距睢州仅30华里,黄水狂泻南奔,淹没了李自成拆除城墙后的睢州城。从此,睢州成了一个水下是城、城上是湖的湖泊。湖面呈十分规则的长方形,古人曾形容睢县北湖是“平面无风境来磨,碧玉盘里几砂螺”。在全国数以万计的大小湖泊中,睢县北湖水源旺盛,从不干涸是实属罕见的,人们由此传说,北湖是地下涌出的龙泉神水,千百年来哺育着睢州的一方百姓。
睢县北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许多历史人物和文人骚客,对这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书写出无数流传千古的辉煌篇章。公元前650年,宋国宋襄公(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在位,是“春秋五霸”之一)继位,在驼岗上筑望母台,其母卫夫人写下了“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的著名怀乡诗句,被孔子收入《诗经》。至今望母台依然屹立水中驼岗之上,成为悠久的历史见证。公元前638年10月,宋襄公率兵与楚军战于泓水(今睢县和柘城交界一带),不幸股部受重伤,次年因伤重不治死在睢,因在这里筑望母台,嘱葬于此。清中期饮誉中原的诗人王祖恢“咏襄陵”诗云:“画阁疏帘一水中,坳榆飞英雨兼风。野人不识珊瑚块,霜落团团棘枣红。”现在的湖心岛上依然立着宋襄公的坟墓,史称襄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去泰山封禅,路过此地,夜间忽作奇梦,梦见此地洪水滔滔,一只金色凤凰冲出水面,腾空飞翔,盘旋鸣叫,经久乃去。昼向臣子述说梦中情景,大臣们认为此梦吉祥,此地灵秀,可设郡、县治所。秦始皇采纳了臣子们的意见,在此置县,取名襄邑,即因襄陵在此而得名。西汉时期。湖西北隅有一濯锦池。因丝织业特别发达,朝庭在襄邑县专设“服官”,织造皇帝、王公、嫔妃、大臣穿用的“效庙御服”,汉代大词赋家杨雄在《五都赋》中誉称“罗绮朝歌,锦绣襄邑”。可见,当时最高级、最大的服装加工厂就在北湖边,至今尚存濯锦池遗迹。到此凭吊,可以想象,当年这里商贾云集,宝马奋蹄,香车如簇,把一匹匹襄锦运向长安,销往西域,为丝绸之路增添了光辉。隋炀帝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开挖通济渠,派大将麻叔谋坐镇指挥。由于通济渠途经襄邑县,麻叔谋即将大帐设在当时的襄邑县城东,即今湖中。麻叔谋是一个满腮胡须、满脸横肉的恶煞,每发头疾,必吃一个3岁以下男童方可止疼。麻叔谋驻襄年余,食去男童5人,造成豫州境内谈麻色变的恐怖局面。所以,至今在豫东地区仍然流传着一首抚慰儿童入睡的民谣,叫作“娃,娃,瞌睡吧,麻胡子来了我打他!”这是北湖人文史话中凄惨的一页。为此,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秦琼曾在此同麻叔谋作殊死拼杀。义军领袖李密也曾在此建立了短暂的政权。唐代在当时的襄邑城外,即现在的湖中建造了著名的乾明寺。北宋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元年,即公元1094年,左迁岭南英州知州,途经襄邑,夜宿乾明寺,挥毫书写了《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赋中“觉天刑之可逃”的词句抒发了作者获罪南迁途中暂时忘却忧愤的心情。这幅字因书作遒劲、笔法纯熟,被誉为“峨嵋遗墨之冠”。时人刻赋于石,建宝墨亭覆盖。这幅作品现存沈阳故宫博物院,是书法作品中的瑰宝。苏东坡之后的著名诗人陈与义,曾乘船由汴京南下,写下“夜泊襄邑”七绝一首:“两岸飞花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我与云俱东。”此后,人们建造了奎星楼、进士塔、洛学书院等人文景观,均被1642年的一场黄水淹没在湖底。1994年至1996年,睢县在北湖连续3年举办了全国皮划艇锦标赛,修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10条皮滑艇航道

小静静(2015-03-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