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是华夏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早在5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的生存、繁衍,5万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
人阶段;5000多年前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成为华夏民族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由于古人对太阳和大山的崇拜,自尧舜至秦汉,直至明清,延绵几千年,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佛道两家、文人名士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从古语“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中来,寓意“国泰民安”。
泰山风景名胜以“国山”——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
天下第一山——泰山泰山山体高大,形象雄伟。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
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 三重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 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徂徕山,又称龙徕山,驮来山,是泰山的姊妹山。地理坐标东经117°20′,北纬36°03′。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连绵29公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其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相对高度800多米,与泰山玉皇顶的直线距离为30公里。位于泰山东南20公里,新泰城西40公里处,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大小峰峦97座,游览景点100余处。徂徕山山势雄伟,幽深绵延,俨然如岱宗之屏障。早在2500多年前,《诗经·鲁颂》就歌颂了"徂徕之松"。
徂徕山古迹众多。今存寺庙3处,碑碣54块,摩崖刻石113处,古树名木千余株。《诗经》、《史记》对此山有多处记载,历史名人多有题咏,民间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吴王阖闾、孔子、汉武帝、汉光武帝、李白曾亲自登临,司马迁也曾到达此处,汶河沿岸是春秋时鲁国人才辈出之处。山上有吴王驻跸的中军帐,有西汉赤眉军起义的根据地天胜寨,有北齐时的映佛崖摩崖刻石,有唐代大诗人李白与山东名士孔巢父等6人隐居处,有宋代理学家石介墓,徂徕书院,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遗址等,历史文物古迹丰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