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宾阳

家乡区县: 宾阳县

莫说乡路长,再长也长不过我的思念,莫说天涯远,再远也远不过我的目光,莫说云天高,再高也高不过我的畅想。家乡,使我们心中永远的根。

一、宾阳历史由来

我的家乡位于广西省南宁市的郊区外的一个县城——宾阳县,古为百越(粤)西瓯之地。夏、商、周为荆州地。

秦一统后(公元前214年),地属桂林郡。西汉时属郁林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领方县(县境内有领方山而得名),为县地建立行政建置之始,时治所位于今宾州镇古城村一带。时领方县域范围大致包括今宾阳县、南宁市区、武鸣县、上林县、合山市、及横县部分(原永淳县)、来宾市兴宾区部分(原迁江县)。三国时代,县地为吴国属地。吴元兴元年

宾阳(264年),改县名为临浦县。西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恢复领方县名,并在县域东部汉广郁地另设绥宁县。

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撤绥宁县置安城县。旋以州统郡,领方、安城两县升为郡,皆属南定州。隋朝开皇八年(588年),两郡同改为县,属郁林郡。唐朝废郡立州,领方县地属南方州。唐武德四年(621年),领方县名为岭方县,在岭方县域南部、西部分设琅琊、思干县。唐贞观五年(631年),在岭方县域置宾州(因州境内有宾水而得名),为县地设州行政建置之始。宾州属岭南道,时辖岭方、琅琊、思干、安城4县。贞观十二年(638年),撤思干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宾州为安城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又改为岭方郡,同时将安城县更名为保城县。唐乾元元年(758年),将岭方郡恢复为宾州,时辖岭方、安城、琅琊3县。五代十国时,沿唐制,宾州隶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宾州,将琅琊、保城两县并入岭方县,隶属邕州。次年又恢复宾州建置,属广南西路。宋端拱二年(989年),上林县(原为澄州)归属宾州辖;天禧四年(1020年),迁江县(原为思刚州)归属宾州辖。时宾州共辖岭方、上林、迁江3县。宾阳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县城,创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有2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里向为钟灵毓秀之地,人文荟萃之邦,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但我分明感觉到这其中显凸出一个主旋律,那就是“弘扬读书求进,鼓励人才辈出”。汉代司马迁说:“劝学修礼,崇化后贤,以风四方。”清代管同说:“天下之安危系于风俗,而正风俗者,必兴教化。”法国人卢梭说:“我们每个人都受教于三位老师:大自然、众人和万物。”三位前人所说到的教育观念,使得许多景观就像电影蒙太奇镜头似的,在我眼前浮现出来。在广西省,对于老一代的长辈来说,宾阳总是有所耳闻的。宾阳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以“百年商埠”闻名于桂中南。宾阳县有广西少有的双子城镇,宾州镇和黎塘镇,两镇相距30公里,是宾阳经济发展的双核心引擎其中县政府驻地宾州镇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亦有2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为宾阳县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黎塘镇为广西工业重镇、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和全国重点镇,为宾阳重要的交通、工业和物流中心,南广高铁和南柳客运专线,湘桂线和黎湛线穿境而过并于黎塘镇设立高铁宾阳站(原黎塘西站)和普铁黎塘站,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宾阳县城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北部湾地区最大县城,黎塘镇为广西非县城类第一大城镇,到2020年,宾州镇总人口规划40万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黎塘镇总人口25万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二、宾阳现在发展

现在随着时代逐渐发展,宾阳也跟着时代的潮流,正在往美好的未来发展,在城区——宾州镇,一栋栋的高楼大厦正在渐渐屹立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现在在黎塘镇又有了高铁开通,交通更加便利,这是值得骄傲的地方。记者走进宾阳县新桥镇,这里有2000亩的中药材基地,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长势良好。油茶树下种有鸡骨草、天冬、山豆根等中药材。身旁一农户告诉记者,这里的中药材采取套种方式。因为油茶也是一种很好的植物油,比花生油的营养价值更高,而且绿色环保,脂肪又少,是今后植物油种植的发展方向。

据宾阳县农业局局长黄结明介绍,该县中药材套种起步不久,今后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种植速生桉,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经济效益不高。一般速生桉种植5年后才能长成出售,相当于每年每亩的产值才1000元。如果改成油茶套种中药材的方式,同样的种植时间,每亩的产值却可以达到1.3万元,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有利。

因此,当前宾阳县正在努力引导山区乡镇正确的发展方向,从以前种植速生桉转为种植中药材,从而促进山区经济更好地发展。目前,宾阳考虑选择在思陇镇、陈平镇建立中药材套种示范点。因为那里山地多、水源丰富、空气又好,给中药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今后,宾阳将扩大中药材套种模式,让一个村的整个山头都成为中药材产业。

这就是宾阳,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的介绍可以更加了解宾阳,这个小县城的美。http://wm23.cn/ye1220c      http://weibo.com/5138114610/profile#!/p/1005055138114610/info?mod=pedit

封叶芳(2015-03-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