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忽自拥平沙,下界犹连十万家

家乡区县: 江苏省靖江市

    关于孤山的形成有两种非常有趣的传说。一种是当年铁拐李装满山种的袋子破了,这样大大小小的种子就落满了地面,最小的一粒长成了孤山。还有一种是说秦始皇发怒的时候,用鞭子将一座大山抽成了三截,一截飞至南通叫狼山,一截飞至江阴叫黄山,还有一截就飞到了靖江就叫作了孤山。

   当然,在民间关于孤山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故事:在岳飞抗金时,岳飞经过靖江,靖江人民盛情款待岳飞和他的军队。由于军事需要,老百姓便自发组织,用一块块石头挑过来,堆砌成孤山,岳飞便在此瞭望远方,观察敌情。孤山便是成为了一座天然瞭望塔。岳飞离开时,为感谢靖江人民,便送给老百姓一件白色的衣服。后来老百姓为敬仰岳飞,建设了白衣堂和岳飞庙,因岳飞那时尚在,岳飞庙又名“生祠”。

    从明代开始,靖江人就着意修饰、打扮孤山,在山上陆续建成寺庙祠殿,梵林僧阁,使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蹑云坊、摩崖石刻、不孤亭、望江楼等景点,引人遐思。民间文化的“活化石”讲经、民间工艺品泥狗子(又称“叫鸡”)、三月三孤山庙会,则孕育了孤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每逢农历三月三庙会,商贾云集,百货纷陈,场面壮观。近年来,靖江开发区城北园区投资1200万元建设孤山文化广场,景观树、绿色草坪、景观石将孤山山脚装饰一新,使孤山成为靖江的招商新名片。

   “循山南路而上,路半有坊名‘蹑云’。旧路颇峻崭,改折而东稍平,迂曲数十武,有关圣大帝祠。折而西,登层台,右梵宇,稍南土神祠,更西折达北,为山门。门东磐石上,有三毛真君祠,门西南高址为仙人台,古柏数百株,青葱多荫,观音庵在其下。直北向有室,为山之重门。更进,登大崇台,为山之中址,有殿名东岳行宫。明正德十年(1515),知县王棨霄建台下庑,东西向,即殿之翼卫。殿后高数丈,有厅,以资客游。厅后突起复五六丈,乃孤山之巅;巅有楼,曰‘环玉’,俗名‘望江楼’。楼正前方悬知县赵应璵手书‘定水恒沙’额,旁悬座师尚书董其昌‘海柱峰’额。后楼倾额毁,山僧智涵化募重建。其柏竹杂树,皆知县易干所植。清顺治六年(1649)邑人陆峻重修,逾二百年,倾圮殆尽,道光二十六年(1846)山后乡民募捐续修,然形制规模,大不如前”。(《县志》)

山色秀美,建筑宏伟,加上美丽的神话传说,使得孤山以极为丰富的文化蕴藉受到骚人墨客和历任县官的青睐。他们登临抒怀,诗文唱和,对孤山尽情地礼赞,光载入旧县志的赞美孤山的诗,就有数十首之多。有些诗意境优美,艺术性很高,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清代蒋中和在《孤峦砥柱》中赞美孤山:

粼粼片石寝长鲸,何处飞来一掌擎。

昔与金焦分砥柱,今为陆海壮干城。

星河夜静盘江卧,燕雀身轻透顶鸣。

莫道天涯迷禹道,神京回首暮云生。

明代靖江县丞韦商臣的《登孤山寺诗》:

孤峰忽自拥平沙,下界犹连十万家。

天压海门烟雾渺,风搏山寺竹松斜。

渔灯明灭缘遥岛,鲛宝参差落海霞。

绝顶夜深衣袂冷,愁看北斗是京华。

当代人靖江人则这样评价孤山:“孤山,虽不高不险不峻,却也代表了一种高度”。

   孤山寺,唐初名正见寺,距今已有千五百年的历史。寺院位于靖江北郊的孤山之巅,距市区仅5公里。十多年来,孤山寺先后复建了山门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三宝楼等设施。寺内六米多高汉白玉观音像,及八米高的铁铸药师佛像,是周边地区同材质中最大的佛像,孤山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都有庙会,会有很多的商品在这里展示。

我的能力秀:http://www.wm23.cn/dsluhj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luhj1207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luhj1207

 

 

木槿七纪年(2015-03-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