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婚俗

家乡区县: 安徽省蒙城县

Hello,大家好,我是来自华北科技学院的张文艳,五一假期到今天就告一段落了,不知道大家这个小假期过得怎么样呢?哈哈,好了,就不多说了,今天呢,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蒙城的普通婚俗。县城和农村的可能不一样,我是农村娃,就给大家讲讲我们乡下的婚俗吧。

每一次过年回家,必然是大家扎堆儿办喜事的日子,本来嘛,过年就很喜庆,而且那时候亲戚朋友都在家,这时候办婚事当然也是再好不过啦。记得上个寒假在家吃喜酒,就遇见了一些新鲜事。虽说新郎新娘都是一个县的,彼此距离不远;但“十里改规矩”,有些事就说不准了。比如说“过轿”啦,接新娘子要八辆车啦,等等,过去,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虽不那么死板,但多数还有一点因素。以前就光知道读书,对家里的很多风俗习惯什么的了解很少,自己了解再加上老妈给我补的“课”,仔细想一想、看一看,我们蒙城的婚嫁里面的门道程序真不少哪。

第一步,说媒。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就开始张罗着谈婚论嫁了。一般,先由看好另—方的一方请人作媒(介绍人),通报情况,通常男方主动些;征得双方家长同意、本人满意,请算命先生排合算一下生辰八字。无大碍后约双方本人见面。

第二步,下帖(传帖)。八字相合后,男家择吉日聘请四大红媒(四男性作媒),携庚帖和花红聘礼(手饰.衣料)送往女家,女家交换庚帖,馈赠鞋帽及文房四宝作回礼<称“传帖”).婚约始定。

第三步,要生时。结婚前,男家备礼品托媒要女家“生时”(生日时辰),待女家同意后卜吉日迎娶。

第四步,迎亲。吉日晨,男家以彩轿(贫家以牛车代轿)、高灯、泡罩子(枝叶俱全青竹竿)、盒子(内盛鱼、肉、糕点)、坛酒,着男孩压轿,吹鼓手前导迎娶。双涧等地区实行过轿,即迎亲的队伍头天下午即浩浩荡荡地开到女方家,在那里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待女方亲友吃过送行酒后再启程。新娘顶“蒙头红”,着吉服(红袄、虹棉裤),由父兄背上轿,新娘要哭(俗称“哭嫁”).弟弟或侄子扶轿相送出庄。妆奁(富家“双八件”或“单八件”。贫家灯、盆)随后。嫁客。新娘出嫁,要由一近亲长辈充任“嫁客”(雅称“大宾”)同往,是喜日当天女方的全权代表。午宴时要坐首席。

第五步,婚典。结婚需要一定的仪式。新娘到新家,新郎一行来迎接,典礼开始,要燃花烛、放爆竹,吹奏唢呐;典礼上的花活可多可少,拜天地、拜父母、双方对拜必不可少,三拜才能礼成。

第六步,入洞房。礼成,新婚夫妇入洞房。撤床妇女要父母双全、子女成行,穿虹插花.用红枣、栗子、麦麸子及染红花生,撒在新人床上(双涧等地拜堂时撒向新人)。边撒边唱(意取早生贵子富贵满门)。新娘入了洞房一般不许动,所以当天的新娘子很遭罪,有的甚至前几天就不敢吃饭喝水。如果在迎亲路上、婚礼进行中、入洞房时,新娘子却要如廁,可是件尴尬事,也是以后多年的话题笑料。

第七步,喝喜酒。前来贺喜的亲友不能空手,要送彩礼,又叫上份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份子钱是一块两块不少、三块五块不多,如今已是数百上千了)。礼成后亲友入席喝酒用餐。

第八步,闹洞房。吉日当晚,由两名父母俱全的姑娘给洞房送“长命灯”,亲友闹房(有三天不分大和小之习)、入夜,还有听悄悄话的,新郎新娘的甜言蜜语很可能成为日后的笑柄。
翌晨,行“堂拜”礼,先拜天地、祖先,后按辈分高低依次展拜至兄嫂。年,新娘入厨做饭,饭后拜祖坟(上喜坟)。娘家3天瞧.6天按(称“回门”),日落前送归<习俗不空房),12天接女归宁,留宿数日。以后就轮回到正常过日子,不需赘言了。

这些年,婚嫁习俗有所改进,大同小异。同者,程序;异者,生活水平提高了,彩礼、份子、价码提高了,费用大大增加。这样,办婚事的、贺喜的,都感到一个“累”;每年婚丧嫁娶,加上庆生祝寿等,经济上都感到一个“紧”。累归累,紧归紧,想象会有哪对父母因为这个就不嫁闺女,不给儿子娶媳妇儿呢?哈哈!

***************欢迎大家与我微博及博客互粉,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梧桐子我为家乡代言:

本文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b0bad8570101qre3.html

梧桐子家乡区县链接:http://www.wutongzi.com/kan/anhui/mengcheng.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wenyan520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2965035095/profile?topnav=1&wvr=5&user=1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65035095

 

蔚妆Cherry(2014-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