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路又称“喊路”,是微山湖区的一种丧葬习俗。在整个丧葬过程中有两次指路。第一次指路是在人“倒头”(人死谓倒头)后不久,是死者的亲属在家中与死者举行的第一次告别仪式。老人死后,亲属待指路后才能举哀痛哭。人们认为,如果不指路就痛哭,会使死者迷路。指路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如:为死者整理遗容,用麻披子为死者捆上双脚,为死者蒙上蒙面纸;在大门口挂上火纸,用白纸条封门;给孝子缝制孝帽,准备孝衣,砍好哀棍子;给孝子剃百天头(指孝子此次剃头后,为尽孝要过100天才能剃另一次头);孝子穿戴孝衣扎孝绳等等。这一切准备停当后才能指路。指路一般由长子执行,如长子殁,则由长孙执行。指路时,长子要站在桌子上或椅子上,面向西南,右手拿一根竹杆,也指向西南,连喊三声“爹(娘)——西南明光大路去——”,向西南指路,大与人们信仰佛教有关。因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西南方向是明光大路,通往极乐世界。喊路结束后,全家哀悼痛哭。
第二次指路是在送盘缠时举行的。送盘缠即送冥饯,是死者亲属与死者举行的第二次告别仪式,一般是在丧日的头天傍晚举行。孝子率孝眷在灵前行礼拜奠毕,然后排队向村外行进,为死者送行。队伍是按照长前幼后、男前女后排列的。孝子一手拄哀棍,一手捏一根点燃的香。送行时孝子不能哭,还是怕死者迷路。一般在村外路口设祭案行礼祭奠,并焚烧纸轿、纸马、纸牛等祭品。男孝子要在祭案前拜祭三次,第一次要向外行礼(行的是九叩礼,即磕九个头,是最重的礼仪)。意思是,用尊敬的方式,让诸神鬼退避,为死者扫清前进的道路;第二次是向来路行礼,即向村庄方向行礼,因这时死者的灵柩(现在是骨灰盒)还安放在家中,意思是把死者从家中接出来,以便送走;第三次是向西南方向行礼,这是最后的告别仪式,把死者送往西南明光大路去。三次行礼毕,大孝子才能指路,此次指路方式与上次一样,大孝子站在椅子上,依然右手持竹杆指向西南,连喊三声“爹(娘)——西南明光大路去——”。在喊路的同时,女孝子则焚烧带去的纸轿、纸马、纸牛等祭品,以让死者享用。指路结束后,孝子仍按来时次序排队痛哭回家,送盘缠结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