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春秋末年,鲁国的国君鲁哀公要修造一座巨大的宫殿。由于这工程规模空前,竟无人敢接手营造。正在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向鲁哀公推荐了民间巧匠公输班。于是便派人连夜召去见他。 当时的公输班虽然年轻,却也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因为他是鲁国人,人们都称他为鲁班。他接过修造宫殿的图纸一看,认为要修造这样庞大的建筑物,没有直径一庹多粗的梁柱是不行的。于是便带领几十名工匠去寻找木材。 他们天天早出晚归,找啊,找啊,踏遍附近的山山水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木料,那些树木,不是太细,就是太弯,都不能用作梁柱。 于晚鲁班便带上干粮,率领工匠们到远处去找。经过了五天的艰难跋涉,走进一片山林中,只见到处怪石嶙峋,古木参天,三人合抱的大树比比皆是。工匠们向山下的居民一打听,才知这山因处鲁国东境,名叫东山,山上经常有虎豹出没,平时无人敢去。鲁班他们因为王命在身,也顾不得许多,便在村里居住下来,做好了砍树的准备。 第二天,他们便上山砍树,谁知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因他们都是用的笨重的斧头,砍伐一般的树木还可以,要砍伐这样粗大的木料非常吃力,常常几天也砍不到一棵,进度异常缓慢。眼看着期限逼近,鲁班心中十分忧虑。 这天,鲁班又带领工匠们向山上走去。由于他心事重重,不留神踩翻了一堆碎石,幸于他顺手抓住了一把茅草,才没有滑倒。当他站稳脚根时,却见手上鲜血直流,原来手被拉破了一道口子。鲁班心想:这茅草怎么这么厉害?他顾不得伤口疼痛,便对茅草观察起来,发现茅草的边缘上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于是他便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锯子,按期伐完了所需的木材。 再说鲁班住在当地居民家里,看到老百姓吃的米粉和面粉,都是用石杵在石臼里捣细,费工又费力。他便寻想:把米和麦放在两片粗石中间研磨,不是更快些吗?有一天下工回来,他根据这想法试了试,果然省力的多?他便进一步改进,把两片厚石相对的一面刻上齿纹,中心还按上一个轴,让上面的石头能够转动,磨起米粉和麦粉来,又快又省力,这便是后来应用了几千年的石磨。当时确实给居民解决了很大的困难。人们无不欢欣鼓舞。 有一天,鲁哀公派来了大批人马,要把采伐的木材运走,鲁班也要和他们一块回去修宫殿了。当地人民听说后,都纷纷扶老携幼前来送行,真是难分难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能工巧匠,感谢他的大恩大德,就把东山改为鲁班山,后来又渐渐简称为鲁山。当然,这不是民间传说,鲁山一名的真正来历,都是因为它当时地处鲁国而得名。关峰海拔1108.3米,是山东省的第四高峰,故有"孟子登东山而小鲁"之说。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北依洛阳、南临南阳、东接平顶山。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均气温14.8℃,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全县东西长92千米,南北宽44千米,总面积2432平方公里,辖6镇15乡,558个行政村,人口87万,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鲁山,古称鲁阳,汉置县,唐始名鲁山,因县东北十八里有鲁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
我的家乡在鲁山,我爱我的家乡,我为鲁山代言。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aipeo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772706731/home?leftnav=1
梧桐子个人首页:http://www.wutongzi.com/uc/6533858.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