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红军烈士纪念碑

家乡区县: 甘肃省古浪县

     古浪“西路红军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奉中央命令,“打通国际线”“建立河西根据地”在“古浪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在2002年,由中共古浪县委员会、古浪县人民政府修建的大型纪念建筑。
     古浪“西路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古浪县城西南的西升洼南坡脚下,这里埋葬着西路红军第九军2000多名革命先烈的忠骨,纪念碑就建在红军烈士墓前。碑体统高19.3611米。其寓意为“古浪战役”发生在公元1936年11月。由步枪、红缨枪、战刀几何图形组成的纪念碑体,直指苍穹。其寓示着当年的西路红军,就是用这些简陋的武器,与装备良好、数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精神。碑身正面,为原国家主席(红西路军三十军政委)李先念题写的“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15个鎏金大字。碑身之阴,为中共古浪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碑文简要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在古浪境内的干柴洼、横梁山、古浪县城,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悲壮战斗历程。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11月,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军、五军受中央之命,组成红军西路军,西渡黄河,向河西走廊进发。11月10日,红九军占领古浪干柴洼,与敌马元海部激战,打死敌军百余人,以我军伤亡200余人的惨重代价,突围至横梁山。敌军尾追而来,红军发起阻击,打死敌军三百余人,取胜后,向古浪县城进发。14日,红军攻下古浪县城。九军部署兵力,准备迎战。11月16日拂晓,敌军集一万多人马的兵力,发起对古浪县城的攻击。红军以“灵活机动”“狠、快、勇、猛”的战斗作风,迂回穿插,分割歼敌。红九军与数倍于己的敌军,在古浪县城血战四昼夜,击毙敌军2000多人,但终因敌众我寡,弹尽无援,九军参谋长王海清,二十七师政委易汉文、李德明等,连同2000多名红军将士,牺牲在了古浪县城争夺战中。“古浪三战,九军折半”。18日夜,红军突出古浪县城,向西去,与红三十军会合。光荣牺牲的红西路军将士,永远活在古浪人民心中。
                     古浪“西路红军烈士纪念碑”,连同纪念碑附建的“西路红军烈士纪念馆”、“拥军纪念馆”、“红军先烈大型群雕”等,已被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分别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已成了向人民群众不断进行思想政治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呼儿嘿呦(2015-03-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