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滦州皮影

家乡区县: 唐山市滦县

滦州皮影,起源于古城滦州,故名,始称滦州皮影或乐亭皮影及冀东皮影,又称滦州影戏,因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又名河北皮影、唐山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三大流派(陕西皮影、潮州皮影、北方皮影)中北方皮影的代表之一。

流行于河北东北部唐山市为中心的地区,包括昌黎、滦县、乐亭等县,辐射到河北周边地区和东北三省。当地有谜语“远看灯火照,近看像个庙,里头人马喊,外边哈哈笑”。
滦州影戏始以滦河为界,河东皮影称东路影;河西则为西路影。影人以驴皮制成,故又名驴皮影。演出时,影人前有大幅素纸幕,影人后有灯光,演者立于幕后,持影人于纸幕舞动,配以唱词与音乐。剧目丰富,唱腔综合高腔﹑京剧及滦州一带的曲艺而有所变化,对于评剧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影响。

据记载,明中叶以前,滦州皮影戏还是一种传统大影,影人尺码较大,牛羊皮刻制,色泽晦暗,乐器简单,唱腔单调。
明万历年间,滦州安各庄屡试不第的秀才黄素志改牛羊皮为驴皮刻制影人,尺码缩小为一尺左右,用细长圆滑的高粱秸秆(滦州俗称“箭杆儿”)操纵,并将影人造型创新: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阳刻素面代表正人君子和贞节烈妇,粗眉环眼及阴刻赘肉横生的脸谱象征奸邪恶霸,龇牙咧嘴眼眶外加白圈代表趋炎附势或诙谐滑稽之徒。从而形成滦州皮影典型的“通天鼻,眉线高挑,眉梢弯曲回收与细长的丹凤眼相连,樱桃小口,下巴尖翘,五分脸,七分装”的审美效果。内容文辞典雅,通俗健康,借史讽今,针砭时弊,达到济世救人,启发民智,寓教于乐的目的。音乐唱腔则吸纳滦州方音方言俚曲,乃至地道的滦县老呔儿话,以及民间歌曲小调叫卖声都渗透其中,所以形成浓厚的地域特色,真正意义上的滦州皮影从经诞生,并演变成普及东三省、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北方多数地区的大型民间艺术剧种,它的影响遍及冀东、东北各地,也赢得了日本、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人民高度赞誉,被《欧洲时报》称为“魔术般、闪电式的艺术”。

电商-成杰(2015-03-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