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峪纪念地 位于西营镇东南部。1943~1944年,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济南市办事处主任武中奇、章丘县县长吴建章等曾在该村工作。[1]
葫芦峪革命遗址位于村中,周围全为民房,现有北屋三间,呈砖瓦草木结构古式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屋面塌陷,出现漏雨严重现象。
1、堂屋:
堂屋面阔三间,进深3.8m,通面阔8.4m,房屋(至梁底)高度大约3.3m。堂屋为硬山顶房屋,较两侧的偏房高一些,凸显其主次。堂屋由两扇窗户及两扇木门组成,屋面为木结构红瓦样式,下碱为石砌墙体,上身为土坯结构,四角有墀头。
现门为草绿色木门,原门为灰黑色木门,保存基本完好。门上方有原保留钱币形窗花,门枕石部分破损,门两侧有两个保存完好的腰枕石。窗户为木质窗扇,窗上檐有木质窗花,保留完好。
现状
现状(9张)
2、后建东屋:
东屋面阔一间,长3m,进深3.8m,房屋(至梁底)高度大约2.6m。东屋为草木结构,整体房屋有所倾斜,下碱为石砌墙体,由一扇窗户(已封堵)及两扇木门组成,窗户原过梁遗存,屋顶为茅草屋顶,出现漏雨现象。
3、后建西屋:
西屋面阔1间长4.1米,进深1间长3.8米。房屋高度最高处3.4m,屋顶为斜屋顶,出现部分坍塌现象。由一扇门及一扇窗组成,整体为砖瓦结构,墙皮为水泥,有开裂脱落现象。
4、墀头:
南北两侧共四个墀头,墀头高度均在1650px左右,由砖及石块垒砌而成,据说当时雕刻为麒麟兽等,戗檐砖上为山河图,经文化大革命破坏后现在已模糊不清。
5、石匾额:
石匾额外围尺寸为2875px*1050px,在堂屋门口正上方,上刻有“道冠古今”四字,同样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受破坏,模糊不清。
3武中奇在此的历史故事
1943年6月,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的关键时刻。领土狭小、资源贫乏、人口相对不足的日本,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兵源不足,大有捉襟见肘之感。不得不拼命从本土、朝鲜、台湾挖掘兵员。国内岁数太大或太小的人,不适合当兵的人,也征募调到中国战场,充当炮灰。越是这样,日寇显得越加疯狂。末日之象日渐明显。日寇变本加厉的反复扫荡我解放区,压缩解放区的地盘。同时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加强特务统治,破坏我地下党组织,加紧迫害反日抗日的革命群众。
面临这种新形势,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恢复重建中共济南工委与山东省政府驻济南办事处。任命武中奇为中共济南工委委员、山东省政府驻济南办事处主任。(当时八路军的山东省政府设在临沂)潜入伪省政府所在地济南城内,领导济南地下党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此前一年,日寇为缉拿武中奇,悬赏10万大洋。正是这位人头值10万大洋的“通缉要犯”,现在大摇大摆的出现在济南城内。这时何等的胆量,何等的英雄气概啊!
历史照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