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辽阔的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10余个民族。这些民族形成初期,伊斯兰教就成为民族的信仰,这就必然表现在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和饮食习俗中。由于新霾地区干旱少雨,地处内陆,高山多,沙漠、戈壁广阔,畜牧业相对发达。因而蔬菜、海产品少,牛、羊肉较多,人们的饮食以肉类、乳类、米、面为主,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比较特殊的饮食群体。早期,新疆烹饪技术多用炖、烤、熏来制作菜肴。解放前后,随着一大批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烹饪师傅到新霾后,清真菜吸收了煎、炒、烹、炸、蒸、熘、爆、炝等烹饪技术,使新疆清真菜肴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新疆的清真饮食文化以传统的风味小吃和特色菜最具代表性,它不但体现出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智慧,更体现了新疆民俗风情和伊斯兰教文化,如风靡全国的烤全羊、烤羊肉串、抓饭、那仁、拉条子、汤揪片、粉汤、油香以及其他特色菜。独特的民族饮食和独特的民风、民俗,构成了新疆清真餐饮的文化特色,越具民族性,就越具有神奇性,也就具有世界性。这也是新疆清真餐饮业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基础。新疆民族的多样性、特殊性、人口来源的广阔性以及新疆餐饮市场的包容性,推动着新疆清真餐饮业与各个风味菜的贯通、借鉴、融合、交流和发展。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新疆特色的小吃,都是我比较喜欢的。
烤全羊是新疆的一大名馔,维吾尔语叫“吐努尔喀瓦甫”。烤全羊是选用周岁以内的肥羔羊为主要原料。宰杀后,去其蹄及内脏,用精白面、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坛里,盖严炕口,并要不断翻动观察,焖烤1小时左右即成。新疆的烤全羊之所以驰名中外,除技术上原因外,和羊的品质有密切关系。新疆羊肉鲜嫩无膻味,是其他地方不能相比的。
馕,是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食品,也是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种食品。维吾尔族食用馕的历史很悠久。馕是用馕炕(吐努尔)烤制而成,呈圆形。馕多以发酵的面为主要原料,辅以芝麻、洋葱、鸡蛋、清油、牛奶、盐、糖等佐料。馕的种类很多,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馕的形状、烤制的方法等不相同而名称不同。最大的馕为“艾曼克”(片馕)馕,直径足有40-50厘米,是馕中之王。最小的馕为“托喀其”(油馕),做工较为精细,里面放油、牛奶、鸡蛋等,香脆,久储不坏、不干,见茶水就酥,是维吾尔族旅途生活中的方便餐,这种馕也作为节日食品。最厚的馕为“格尔德”(窝窝馕),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窝。此外,也用死面做馕,将清油或羊油揉入面里,擀薄后烤制;还有一种馕是把冰糖水涂在表面的甜馕。另外还有一种将肉馅和在或包在发酵的面粉中烤制的馕,俗称“肉馕”,是馕中佳品。馕由于含水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加之香酥可口,富有营养,也为其他民族所喜爱。
抓饭,是维吾尔族群众最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维吾尔语称“婆罗”,是用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食油等原料作成的饭。因吃这种饭时多用手直接抓着吃,故俗称“抓饭”。抓饭的种类很多,除用羊肉做抓饭外,还有用牛肉、鸡肉、葡萄干、杏干、鸡蛋、南瓜等作辅料做成的抓饭,都有不同的特色。 抓饭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是维吾尔族群众家里常吃的美味佳肴,也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的理想食品。
维吾尔族将烤肉称为“喀瓦普”。维吾尔族烤肉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孜合喀瓦普”(烤肉串)、“吐努尔喀瓦甫”(馕炕烤肉)、“塔瓦喀瓦甫”(馕托肉)。其中烤羊肉串,是维吾尔族最富有特色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既是街头的风味快餐,也是维吾尔族待客的美味佳肴。烤羊肉串是将肉切成薄片,一一穿在铁钎子上,然后均匀地排放在烤肉炉上,撒上精盐、孜然和辣椒面,上下翻烤数分钟即可食用。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肉嫩可口。过去,做烤肉串用的钎子都是用红柳的细条截削而成的木钎。现在,这种原始的木钎很难看到了。这种肉食不仅深受新疆各族群众喜爱,也深受关内一些地区汉族群众欢迎,现在关内很多地区都有烤羊肉串了,可以说烤羊肉串以它独特的风味成为风靡全国的一种小吃。
新疆还有很多,很多的美食。欢迎大家来新疆做客,来品尝新疆的美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