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今世缘酒

家乡区县: 淮安市涟水县

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是中国名优酒酿造骨干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淮安市食品工业排头兵企业。

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白酒业经济效益十佳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中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推动中国酒业发展优秀企业、全国工业旅游示范
公司大楼外观
公司大楼外观
点。现有员工2700余人,占地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年产“国缘”、“今世缘”、“高沟”系列白酒3万余吨。“国缘”酒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接待用酒、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白酒;今世缘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十大文化名酒”、“中华婚宴首选品牌”;高沟是中华老字号、国家名优酒。2010年实现销售突破30亿、利税10亿元。2014年,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1]
公司坐落在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乡淮安,地处名酒之乡高沟镇。高沟酿酒,历史悠久。1956年,高沟酒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酿酒第一”奖旗;1984年,在全国第四届评酒会上,以95.13分的成绩名列全国浓香型白酒第二名;1989年,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蝉联“国家优质酒”称号;1995年,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为全国浓香型白酒标准样品。
2理解

公司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资,股票可以依法转让;法律对公司股东人数只有最低限度,无最高额规定;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每一股有一表决权,股东以其所认购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公司应当将经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过的会计报告公开。[2]
3延伸

一、发行股票
股票是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拥有公司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证书 ,也是股东据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可以依法进行买卖,价格随行就市。股票的种类有: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有票面值股票和无票面值股票、单一股票和复数股票等。[2]
二、发行公司债券
债券是公司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手续发行,承担在指定时间内支付一定利息和偿还本金义务的有价证券。债券可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两种。记名债券在转让时,除要交付债券外 ,还要在债券上背书;无记名债券在转让时立即生效。公司债券持有者是公司的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事务和业务的决策,只是根据债券金额享有向公司请求支付固定利息的权利。公司债券清偿期届满时,公司负有向债券持有者清偿债券本金的义务,公司解散时,债券持有者有权优先从公司财产中受偿。[2]
4发展现状

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2] 是中国白酒业经济效益十佳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中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推动中国酒业发展优秀企业、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现有员工3000余人。2011年实现销售35亿元,入库税金7.6亿元,同比增长28%;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今世缘白酒
千年酒文化滋润着甜甜的高沟酒,也催生了灿烂辉煌的缘文化。1996年,今世缘品牌诞生。今世缘人弘扬“战胜自我,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致力于品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播,致力于产品高质量的追求,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持续引爆市场的创新智慧,创造了中国白酒业的“今世缘现象”,历史地成为“振兴苏酒”的首倡者和实践者,中国文化酒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新世纪以来,今世缘人扎实推进“打造品牌、以质取胜、文化营销、人才强企”的战略,秉承“讲善惜缘,和谐发展”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市场为第一车间,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优质酒酿造规模跻身全国同行业前10位,制曲单体规模跨入了全国同行业前5位,原酒贮存能力达到10万吨。2008年,启动了总投资12亿元的新一轮技改,整个项目投产后,可保证年销售60—80亿元的规模。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产,二期工程于2010年底竣工。组建了由中科院微生物发酵研究所、江南大学等权威机构专家参与,以国家和省级评酒委员为主体的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基地、全国唯一的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今世缘)生物酿酒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白酒169计划”9个科研协作单位之一,企业的研发实力一直处于行业前列。
在奋进的阶梯上,今世缘人以让今世缘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最具竞争力的创新企业,最具吸引力的精神家园”为愿景。
5地理位置

公司坐落在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乡淮安,地处名酒之乡千年古镇高沟。高沟酿酒,始于西汉,盛于明清,源远流长。唐代大诗人高适“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苏轼有词“左海门前酤酒市”为涟水酒业繁荣兴旺的生动写照。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在高沟天泉糟坊的墙壁上留下了““天赐名手,地赐名泉,高沟美酒,名不虚传”的佳句。《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途经高沟,手书楹联:“近销淮北行千里,远及湖广畅九江”。1784年,乾隆南巡淮安,品高沟酒,赞曰“人间仙酿”。民国初期,高沟当地的义兴、天泉、永泉、裕源、公兴、距源、广泉、长春八大私人糟坊,在酿造技艺上各有秘诀。解放战争期间,高沟人民以酒慰问前线将士,陈毅元帅慷慨高歌:“美酒香飘云天外,南征北战壮我行。我军痛饮高沟酒,定叫中华属人民。”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多次与周恩来总理谈到“你家乡的高沟酒很不错嘛!” 。
6缘文化

“缘”字在炎黄子孙的心目里是一个内涵丰富、充满美好情感而又略带神秘的字眼。“缘”字在汉语中构词功能强,在社会交际语言中使用的频率也很高:缘分、姻缘、因缘、夙缘、缘故、缘由、机缘、随缘、尘缘、三世有缘、宿世因缘、广结善缘等等。

“缘”字的原始义是什么?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缘,衣纯也”。清代学者段玉裁作了这样的解释:“纯”是“缘”字的假借字,“缘者,沿其边而饰之也”。这就是说,“缘”字的本义是指古代衣服作为装饰用的衣边。段玉裁还引用一本古籍《深衣》的记载作为例证。《深衣》曰:“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袂缘犹袂口也,广各寸半者,表里共三寸也。”由于衣边总是紧贴着衣服的,是沿着衣服的边缘缝的,所以“缘”字又引申出“连”、“循”、“顺”等诸义来。陶渊明《桃花源记》有“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里就是用的“循”、“顺”的引申义。
佛教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使“缘”字的内涵更加丰富了,在民间出现了“缘”字有关的俗语,比如“有缘”、“因缘”、“夙缘”、“机缘”、“尘缘”、“前缘”、“随缘”、“缘起”、“化缘”、“三世有缘”、“广结善缘”、“祗树有缘”、“香火因缘”、“宿世因缘”、“文字因缘”、“既来佛会下,都是有缘人”等等,都与佛教有关。 佛教是非常重视因果报应的,他们把得以形成事物、引起认识和造成“业报”(一切身心活动称为“业”,善业有善报,恶业有恶报)等所依赖的、起主要直接作用的条件叫做“因”,起辅助间接作用的相关条件叫作“缘”,亦即鸠摩罗所说的:“力强为因,力弱为缘”。因此佛教有“六因”、“十因”、“四缘”等说法,后来也就有人用“因缘”来表示缘分,泛指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韩愈《答张籍书》:“因缘幸会,遂得所图”,杜甫《清明》诗:“绣雨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这里的“缘”也就是缘分,指人与人、人与事物的关系、联系。而杜甫的另一首诗《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里的“缘”字便是“缘故”、原因了。“缘起”说是佛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梵文Pratityasamutpāda的音译,其内涵是指: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的网络中,依特定的条件而产生,因相互的作用而变化。佛经中关于“缘起”的论证很丰富,各宗派也有不同的解释,如业感缘起,阿赖耶缘起、如来藏缘起、一真法界缘起等等。在清代,“缘”还有被作为社会团体名称的,比如湖南浏阳县上东乡之“东门九邻缘”,就是一个互助修桥的社会团体。
由于佛教在我国民间的广泛传播,大量含有佛教渊源以“缘”为复合词的俗语在民间广泛使用,因而在传统的“缘”、“缘分”等这些指人与人、人与事物彼此间的联系和影响内涵中,更添一层与生俱来“命定”的,因而也具有自然、持久和稳定的意蕴。《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词试宝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中,薛姨妈对林黛玉说:“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那怕隔着海呢,倘若有姻缘的,终究有机会作了夫妇。……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丝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按照《红楼梦》薛姨妈的理解,“缘”是由冥冥之中的神仙(“月下老人”)支配的,是“预先注定”的,非人力所能左右的。佛家有“三世有缘”的说法,这同薛姨妈对“千里姻缘一线牵”的诠释同出一辙。“三世”,就是佛经《大宝积经》所说的:“所谓过去、现在、未来”。事物已灭,称为“过去世”;事物已生未灭,称为“现在世”;事物未生称为“未来世”。“宿世”,也就是前世,亦即“过去世”。佛教因为要建立因果轮回之说,所以假立“三世”之说,这是把本来不存在、因而也没有客观的必然联系的事物,在主观幻想中将其联系起来了,这样也就在“缘”和“缘分”的内涵上加了一层先验和神秘的宗教帷幔。其实,如果撩开这一层先验和神秘的宗教帷幔,我们便会发现:形成事物彼此间的联系和影响的“缘”或“缘分”,无非是条件加机遇。机遇虽然常常带有偶然性,但是,偶然性之中含有必然性,而必然性归根结底是由特定的条件构成的。
“缘”有善缘和恶缘之分,所以佛家提倡“广结善缘”。所谓“广结善缘”,按佛教的要求就是要修习佛法、结交善友、利益众生;按照世俗的说法就是要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将来得度成佛创造条件,修善是因,得度为果,善有善报,因果轮回。所以“广结善缘”也叫“结缘”或“有缘”。佛经上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一切善事都可以称“结缘”或“广结善缘”,善事做得越多,得度成佛的条件也就越具备,从凡人到成佛也就越“有缘”。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人与人、人与事物彼此间的联系条件越具备,也就越有“缘”或“缘分”。

Tadashi(2015-03-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