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历史

家乡区县: 江苏省泗阳县

  泗阳,古为 犹国地,汉元鼎元年(前116年)置泗阳县,因位于泗水北岸而得名。古泗水由成子洼入淮河,泗阳城位于今新袁乡东境于泗水北岸。北宋时,把这"夹岸桃花无杂树,良田桑竹果香湖"的地方改为桃源县,1914年,因与湖南桃源同名,复称泗阳县。

  泗阳历史悠久,变制纷繁,建制始于周而定于秦,从西周建厹犹国开始,至今已三千余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设置凌县,属东海郡;
  西汉改称厹犹。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建泗阳县;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泗阳、凌县等地设置泗水国,国都设在凌城(今众兴镇凌城村)。
  汉后战乱频仍,泗阳建置名称多变,三国时期称魏阳,晋置宿豫。
  唐改宿迁,金置淮滨县;105年后改称泗阳县。
  元朝(1277年)改称桃源县,沿用637年,有“夭桃千顷、翠柳万行”之美景;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称桃源县,至明清相沿七百余年。明属南直隶,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明南直隶为江南省,属淮安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属江苏省,为淮安府桃源县。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国民党元老宋教仁故乡湖南省桃源县名相重,复改称泗阳县,属江苏省淮扬道;国民政府成立,废道,直辖于江苏省政府。县境东界淮阴,南临洪泽湖,西临宿迁及安徽省之泗县,北接沭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日军陷泗,县城被毁。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泗阳县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为适应战争形势,泗阳与邻县部分地区分设泗沭、淮泗、泗阳、运河特区4个县级民主政权。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运河特区撤,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裁淮泗入泗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五月泗沭与泗阳合,基本恢复原泗阳建置,县政府设于众兴镇,隶属淮阴专区(今淮安市)。[泗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233年的建县史。境内已发现龙山文化,青莲岗文化和汉代遗

切记!友好讨论,目的是求同存异。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减少内耗,共谋发展。

华丽谢幕(2015-03-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