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锡恩(1852—1900),字伯晋,别号“是园先生”。罗田古羊山人,晚年迁居罗田石源河。幼从张之洞学,未成年即考取秀才,深得张赏识。1876年优选贡生列为第一。光绪九年(1883年)举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以其才华甚著,同湖南才子张百熙有“北周南张”之称,是晚清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其“精思、慎学、务实、改良、创新、爱国”之精神,深受推崇和颂扬。被董必武誉为“楚国以为宝”的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王葆心即为周之学生。
罗田先贤周锡恩长眠黄泉已百余年了!百年来,周锡恩是寂寞的。他在世之时,名动荆楚,毁誉参半;他于盛年亡故后,继续被人误解,著作也被时光湮没,就算在他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多的人将他遗忘。“盖棺应有故人传。”这是周锡恩生前的愿望,而今,随着《晚近黄昏一片云——周锡恩传》的出版,他又从历史的尘土中活了过来!陈春生和周国文两位先生,正是周锡恩跨越了百年的故人!
应当说,在整个清代,罗田最有影响力的名人,当数周锡恩。今天的罗田老百姓,谈论得最多的历史名人,不是徐寿辉、余三胜,依然是周锡恩。罗田民间对周锡恩的传说,是周锡恩小时候家境贫寒,几乎到了无钱读书的地步,但他天资聪颖,少年成名,入朝为官,被皇帝召见——可以说,周锡恩在罗田民间,就是一个励志典型。
罗田的文化精神,最久远的可以追溯到夸父,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在倒下的那一刻,扔出拐杖,化为邓林(桃林),邓林就在我们大别山这一片,千载而下,到徐寿辉,到周锡恩,罗田有着一大批值得我们记忆和追寻的人物。但是,太多的历史人物、太多的文化精神,被我们抛弃在历史的烟尘里已经很久,很久了!历史人物是我们今天与过去进行对话的媒介,令人感动的是,周锡恩本人就十分注重挖掘家乡文脉,他主持黄州经古书院之时,开设四个领域的课程,又特别追溯了黄州府历史上每一个领域里的博学鸿儒,希望学生传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而周锡恩本人所体现出的热爱学问、奋发图强、经世致用、胸怀国家、心系桑梓、扶植后人、忍辱负重等品质,也正是我们奋斗的榜样和精神的凭借。
——历史是一条无形的河,那些先贤名流便是河中最绚丽的浪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