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兵练武,习武之乡

家乡区县: 修武县

   修武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隶属焦作市。东与辉县、获嘉县相连,西与博爱县、焦作市衔接,南至武陟县。北界东大河,分别与晋城泽州县柳树口镇、晋城陵川县夺火乡接壤,是海河流域的源头之一。修武县总面积676.4平方千米,辖8个乡(镇)和一个工贸区,223个行政村,人口28.09万人(2013年末)。
     修武县历史悠久,周代之前称“宁邑”,商末武王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宁邑为“修武”,修武从商末得名,至2009年已有3052年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始设修武县,属三川郡管辖,已有2227年。“修武”之名历代传承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县名之一。

    修武县是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问礼之地、东汉末代皇帝刘协的谪居之地、中国山水园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地、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行医之地、百代文宗韩愈的出生之地、宋代名瓷绞胎瓷的发源之地。

夏代隶属冀州覃怀之地,殷商始筑宁城,名宁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途中勒兵宁邑,修兵练武,遂易名修武邑,隶雍国。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改为南阳邑,隶晋国。
秦始置县治,隶三川郡。
西汉,高祖三年(前205年)将修武分为山阳、修武两县。隶河内郡。
三国时期隶魏,司州河内郡,黄初三年(222年)改隶冀州朝歌郡。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隶司州汲郡。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分为南修武、北修武。南修武城置于今获嘉县宣阳驿村,北修武城置于今修武县李固村西南。东魏天平年间(534-537年)又置西修武,即今修武城址。
北齐天保七年,改为修武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将古修武县治(今获嘉县城北崇兴寺东)迁至西修武城址,将南、北修武及山阳县并入,统称修武县,隶司州汲郡,后历代沿袭。
唐武德二年(619年),在浊鹿城(又名北修武)设陟州,隶河北道,修武属之。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修武为镇,并入武陟县。元祐元年(1086年)废镇复县,隶河北西路怀州。
金,天会六年(1128年)改隶河东南路怀州沁南军。
元延祐二年(1315年)隶中书省怀庆路。
明代隶河南布政司怀庆府。
清代隶河南省怀庆府。
民国时隶属河南省河北道。1927年改为豫北道。1928年废道,改隶河南省第四行政区。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修武隶属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太行第四专署。1949年5月太行四专署撤销,改隶新乡专署。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改隶平原省新乡专署。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隶属河南省新乡专署。1958年10月10日撤销修武县,并入焦作市。1961年9月1日恢复修武县,隶新乡专署。1987年9月1日修武县隶属焦作市。

石静远(2015-03-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