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修武县完成生产总值99.9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1.9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11亿元。全年一般预算收入80238万元,其中税收收入56179万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68元。
第一产业
建国初期,修武县是一个贫穷单一的农业县。由于兵、荒、虫、旱、水灾频繁,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建国以来,为改变农业落后面貌,历届县委、县政府组织领导全县人民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多年夺得“红旗渠精神杯”,并获得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等荣誉,促进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在国家免除农业税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在实现了小麦千斤县、高产吨粮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高效农业;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特种养殖,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
2013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2289公顷;棉花种植面积8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37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26848吨。其中,夏粮产量114540吨;秋粮产量112308吨。全年棉花产量64吨;油料产量2635吨。全年肉类总产量32622吨。其中,猪肉产量21084吨;牛肉产量2052吨;羊肉产量311吨。年末生猪存栏23.51万头;生猪出栏28.88万头。禽蛋产量39624吨;牛奶产量9436吨。
第二产业
上世纪80年代,小造纸、小煤炭、小水泥、小炼铁、小砖瓦窑等“五小企业”是修武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修武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新型工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重大举措,在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企业后,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引进培育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铝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增强了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战略地位。
2013年,修武县全部工业增加值41521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6833万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8199万元;股份制企业完成329352万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431万元。轻工业完成186550万元;重工业17028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1%,纺织业增加值增长9.4%,装备制造业增长93.6%,铝工业增长4.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9041万元,比上年增长 207.0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8256万元。
第三产业
投资
2013年,修武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2281万元。其中,工业投资746887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03625万元,其中,住宅投资 89158万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3673万元。[3]
贸易
2013年,修武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811万元。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7291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519万元。按行业分类统计,批发业28818元;零售业225020万元;住宿业30318万元;餐饮业46653万元。个体消费品零售额170817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1.6%。
金融
201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06393万元,比年初增加87144 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 475224 万元,比年初增加5461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26084万元,比年初增加101349 万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