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古称利州,唐代初年镇守利州的利州太守姓武,他的身世大名世人一般都不会记得,但他在利州生了一个女儿,而这个小女子日后被选秀进宫,则成为闻名世界,流芳千古的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位于广元城西嘉陵江畔的乌龙山下,有一座气势宏大,殿宇轩昂,身价非凡的寺庙,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御敕”建造的女皇祀庙——皇泽寺。
皇泽寺是1961年由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泽寺内现保留有则天殿、中心柱窟、大佛楼、小南海、吕祖阁、五佛亭、望江楼,新建有女皇山庄,宋代墓室浮雕墙,《蚕桑十二事图》碑。
皇泽寺内保存的历代开凿的摩崖石刻造像及其碑刻,不仅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更被专家们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与一般“民办”寺庙不同,皇泽寺这座由女皇御敕建造的“官办”寺庙内没有“大雄宝殿”。正殿则天殿内立一尊“武后真容”石刻像。是武则天晚年之像。虽俨然佛家装束,却颇具人神兼备之气。
史载:少年武则天花容月貌,进宫后由“才人”,“昭仪”而“皇后”。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那一年,武 则天已是67岁的老妇。公元705年,则天还周于唐,中宗继位。当年11月26日,武则天与世长辞,临终前留下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故石像也是照她晚年画像雕凿而成的。皇泽寺始建于后蜀广政二十二年(公元959年),民间传说武则天死而为神,给她建庙命名“皇泽”,是祈望“在天之灵”能泽被乡梓,因而祀庙内一直供奉她的真容,而且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都要举行盛大庙会,广元人民要去皇泽寺前乌龙潭一带划舟竞渡、游河湾纪念武后生日。古代中国凡历经大事要事均刻碑石纪要。因此观碑文可知历史事件。
在皇泽寺,有两通看似平常,但却十分难得的碑石,这便是后蜀王孟知祥(孟昶)广政22年(公元959年)所刻的《广政碑》和清乾隆(公元1286年)广元路总管府总事王世明立石的《广元府记碑》。
原广元皇泽寺建筑规模宏大。1954年修筑宝成铁路时,路基从皇泽寺建筑群中心通过,拆毁了许多寺庙古建筑,在开挖路基时,从废墟中发现并出土了《广政碑》。碑文为“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这通碑文,新旧《广元县志》都无刊载。碑文凡二十九行,行存二十六至二十七字,可惜下截残缺,约缺十字左右,文中凡遇“天后”或“后”字必抬头顶格,遇敬语则空三格,对武后备至尊崇。重修新庙的年代距武后之死仅二百五十四年。这碑与唐李商隐《利州江潭作》一诗是郭沫若老考证武则天生于广元的重要依据之史料实物。足见此碑价值非凡也。另一通碑为《广元府记碑》。碑高2。6米,宽1。38米,厚0。24米。原碑存于旧县衙原址,1974年10月移入皇泽寺保存。大佛楼,位于中心石窟之上。窟高7米,宽5米,深3.8米。这是一龛中国盛唐时期的摩崖石刻造像作品,正中释迦牟尼大佛高约6米,庄严肃穆,气魄雄伟,左右两侧弟子和力士个个雕刻逼真,栩栩如生。大佛背后刻有“天龙八部”,在变化多端的彩云中若隐若现,十分生动。主佛阿弥陀佛,立于莲台之上,左手曲举胸前,右手施无畏印,体态雄健魁伟,表情庄严肃穆。叹“文革”劫难,其手指分明断指又植。令吾辈痛惜哉。主佛左右侍立迦叶、阿傩二弟子。迦叶袒右肩,左手执香炉,右手握拳下垂;阿傩左手捻串珠,右手上举,拇指中指相并。外侧观音,大势至二位菩萨,也都刻得眉目清秀,端庄慈祥。左右护法、金刚、力士等造像,惜风雨剥蚀,已面目难辨,但所见一肢一臂,仍旧雄姿英发,形态不凡。在皇泽寺馆藏文物中,一组宋墓浮雕石刻无疑是我国宋代石刻艺术中的珍品。
这批于1974—1980年间从广元城四周坝子宋墓中出土的浮雕石刻共24块。每块长2米,宽0。8米,均系本地黄砂岩石刻成。根据墓内清理出来的买地卷记载:制作年代当为南宋时期,最晚的一座宋墓距今已有780余年了。如今经过文物工作者精心修葺后,镶嵌在总长28米,高4米,厚0。8米的照壁上。分成《四宿神兽图》、《戏剧演出图》、《大典演奏图》、《男女武士图》、《孝行故事图》、《墓主生活图》、《花卉图》等七大类。供游人观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