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伯虎才气非凡,而且少年得志。幼年时,父亲就给唐伯虎请了一名苏州城中非常有声望的老师,寄希望他能步入仕途,成为国之栋梁。少年的唐伯虎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期望,16岁便在乡试中夺得榜首,高中解元。一时间唐伯虎三个字轰动了整个苏州城,成了人们竟向传颂的少年才子,成为了少年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可是唐伯虎不满足于这些,他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诗词书画。于是,他与祝允明、张灵每日吟诗作画,显然这些在当时属于离经叛道的行为。这使父亲十分担忧。从现在来看,唐伯虎的行为,使朝廷少了一位官僚,却多了一位极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唐伯虎又是个风流倜傥的人。他不拘泥于世俗偏见,率性而为。有一天苏州城普降大雪,天气寒冷,人们纷纷躲到家里,可唐伯虎、祝允明、张灵却扮起了乞丐,沿街乞讨。让当时的苏州城着实轰动了一把,有的讥笑这些玩世不恭的风流才子,有的为他的放荡喝彩。这些韵事不断流传、演绎,唐伯虎就变成了戏说中的模样,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其实,造成唐伯虎如此性格,是因为当时那次科场舞弊案。从此,他对仕途便不再有兴趣,把整个身心寄情于山水歌赋之间。
唐寅在诗词中有其独创的成就,其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警拔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岸傲不平之气。如《把酒对月歌》中:“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枝桃花月满天。”又如诗云:“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需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反映出消极宿命论的情绪。
狂放不羁的人生态度,潇洒醉卧桃花庵。仕途慢慢也险恶,不如洒脱一壶酒。唐伯虎虽无缘仕途正上,但风雨不调的人生却使得他在文学殿堂上的造诣无人能及。得与矢,自在即天空海阔。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