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眸—澄迈中学

家乡区县: 澄迈县

海南省澄迈中学创办于1924年11月11日,至今已有88年的历史。学校现有教学班75个,教职员工达383人,学生5682人,是海南省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县级重点中学之一。
学校的前身是“金江书院”。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光绪十三年建成第一批院宇,后因儋临客匪猖乱而停工。光绪十七年,县治从老城迁金江,永泰乡民重振精神,捐资筹款,书院才告落成(原址在现澄迈县第二小学院内)。光绪二十五年,受维新思潮影响,书院更名为“澄迈县金江高等小学堂”。
辛亥革命后,全国各地掀起兴办中学热潮,我县知名人士蔡帮宪(老城拨南人)、王宝珊(金江东朝人)、王秀球(金江富朗人)、邱玉显(长安邱家人)、张景茂(金江下坡人)等人也雄心勃发,牵头串联,集资筹款,经近十年的努力,于1924年秋,将“澄迈县金江高等小学堂”改为“澄迈县初级中学”。同年11月11日,中央教育部批文承认,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便定为校庆日。

解放初期(1950—1957)
1950年3月,澄迈全境解放,学校停课一个多月。7月,人民政府委派李传昌(原学校美术教师)担任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这期间,学校有四级12个班,师生员工600多人。
1951年6月后,学校相继成立教育工会、共青团两大组织;1955年6月成立学校临时党支部。
自1952年起,学校经费由国家包干,同时给学生发放助学金。1956年秋,学校恢复招收高中一个班(49、50年招收的两届高中班都已拼入琼山中学),共有四级16个班1000多人,成为县内第一所完全中学。
文革前期(1958—1966)
1958年秋,文昌人陈梧琴接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陈到任后,即着手新校址的选定工作。经过一年时间的查勘论证,最后确定原地坡村遗址为新��址,并于1959年秋正式破土动工。到1964年,已陆续建筑了八个班400多人的教室宿舍,自61年起,初中两个年级均在新校上课。但因该地偏僻,交通不便,加上山洪常发,水土流失严重,一些人对新校址信心动摇,于1964年舍弃了近三十万元的建筑,铁了心在狭小的原址惨淡经营。1965年建起了澄中有史以来第一栋教学楼,建筑面积达1000来平方米。
1965年,澄迈搞四清,校长凌绪斌去职,党支部书记王巨蕃他调,潮州人林蔼才任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这期间,学校相对稳定在初中12个班,高中10个班,师生员工1200人左右。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校本研训基地、全国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海南省职工之家、海南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海南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周友明、彭安隆同学在参加2010年海南省中学生技术设计大赛中分别荣获海南赛区第一和第五名,并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大赛;刘乙环同学在参加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我是90后”读书征文活动中荣获中学组特等奖;叶长江同学在参加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荣获海南赛区第三名,并入选国家冬令营集训队。高考取得喜人成绩,2010年王智同学以939分摘取海南省高考理科状元桂冠,被清华大学录取;2011年符其树同学以887分居全省第八名被清华大学录取;李科禄同学以832分居全省第53名被复旦大学录取;叶长江同学被保送中国科技大学;中考也取得较好的成绩。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目前,澄迈中学全体师生员工正以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朝着创建省一级示范学校的目标,以达到“美丽诗意的校园环境、充实高雅的校园生活、丰富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的办学境界而努力奋斗。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wqq940617
新浪微博主页:http://weibo.com/u/2948059275/home?wvr=5&c=spr_web_360_hao360_weibo_t001&sudaref=hao.360.cn

Lim(2015-03-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