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三绝

家乡区县: 四川省梓潼县

梓潼酥饼又名“薄脆子”、“贡饼”,是梓潼名特小吃,和梓潼片粉、镶碗一起被称为“梓潼三绝”。其中最出名的当然就是酥饼,而每个小吃又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

一、酥饼

1.传说

据史料记载: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与卓文君客居梓潼长卿山司马石室时,常以酥饼伴酒吟诗,有“金樽美酒香酥饼,相如弹琴醉文君”的诗句留传至今。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避安史之乱幸蜀,来到梓潼上亭铺,夜雨闻铃,非常思念已死的杨贵妃,以致茶饭不思,肝肠寸断。当地以酥饼贡奉,玄宗皇帝一品尝,赞不绝口。从此,梓潼酥饼被列为朝廷贡品,故又称“贡饼”。

还有就是相传,我们的酥饼,不仅仅是制作方法的问题,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梓潼有一口,专门为制作酥饼而提供水源的井,而只有这口井的井水,才能做出其形如满月、色泽浅黄、酥纹细腻、香而薄脆,具有余味悠长、淡雅恬静等特点。

1.做法

制酥坯:先称4单位重量面粉倒在案板上 ,掏起漩涡,倒入白糖1:2单位重量拌合,再加猪油1:7单位重量,调制成面团,然后分几次加入0:5单位重量植物油,用力揉匀捏绒(约需15分钟),使之成团即成。

制皮面:称2单位重量面粉在案板上,掏起漩涡,加水2碗须用温水拌合。然后加“水起面”,0:5单位重量、纯碱15单位重量,边调和边加植物油300单位重量,使劲反复地揉捏(约20分钟),直到手打在空响,手拉有筋丝为宜。皮面和酥坯的干、湿度要相适应。

包酥:将揉好的皮面拉成节子,再将酥坯拉成直径约2厘米的细圆条子,将皮面压薄包酥坯,再用擀杖擀长,重叠两下,擀薄并滚卷成筒,横切一刀,深度约为直径的2/3。然后进行翻酥粘上芝麻,擀薄成型。

摆盘烘烤:将成型的酥饼摆上烤盘,在酥饼上均匀地刷上面油,送进烤炉,然后用中火烤1分钟左右取出,翻面再烤1分钟左右即成。
二、片粉

1.做法

按照民间传统工艺,配以清甜井水,精细操作。绿豆片粉、苕淀粉一般是,将青菜汁、韭菜汁中的自然色素与淀粉稀释成浆,舀入平底圆形金属锅内荡平,放入沸水锅中摆动数下,待粉浆凝结成薄膜状,将平锅提出,放入清水冷却,然后起出,平铺在桌上,最后切成片。

2.相传

据相传,清光绪年间,梓潼东坝一位仇姓厨师,在为人做席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经多次实验而创造这一美肴。

三、镶碗

1.做法

镶碗用料有鸡蛋、豆粉、豆腐、肉馅;底料有木耳、黄花、豆皮、酥肉、时令蔬菜等。制作时蛋清、蛋黄分别上笼分蒸,呈黄白二色。

2.相传

镶碗最早是宫廷御膳,明世宗时,总督营戍政的仇鸾,失势后举家迁居梓潼,并将此菜的制作方法一并带回家乡。

 

不管我们的家乡有多么的渺小,可是在我们的记忆里,他都是最美丽,最美好的地方。在那里有我们太多的情感,好的与不好的,只要那是我们的故乡,在我们的心里他都是唯一的。

童雪清(2015-03-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