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亭鲫鱼

家乡区县: 重庆大足区

据《大足县志》、《大足县地名志》等史料记载,“铺”、“驿”为清代传递文书、邮政的交接或中转点,这些驿站、铺在传递邮政文书的同时,也成为了成渝两地商贾往来的歇脚、饮茶、食宿的重要聚集地。

清代咸丰年间,南来北往的行人停留邮亭铺,喝茶、打牌、吃饭、住宿,好一派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于是,当地一些精明的渔民便依托邮亭铺开起了路边鲫鱼店,熬鲫鱼汤、煮鲫鱼方便行人食用。不料,这里煮出的鲫鱼以其味鲜、细嫩,赢得过往官家和商贾大加赞赏。天长日久,名声远播,生意日渐红火。

在文化人的指点下,邮亭很多餐饮店便挂出了“邮亭鲫鱼”招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邮亭鲫鱼”逐渐形成了享誉巴蜀、名满西南的特色菜品。

历史悠久的邮亭鲫鱼,如今已成为大足的一张特色名片。[1]

在这历史久远文化气息厚重的地方,美食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谈及美食当然非邮亭鲫鱼莫属啦。其实邮亭鲫鱼的历史并不是很久远,他最初发明于1992年,由一位大概60岁的老人发明的,他本人其实是大足县珠溪镇人氏,20年过去了,这位老人也早已离开了尘世,但他留给我们的这道邮亭鲫鱼却广为流传,这位老人最先的工作地点是在“向老鲫鱼”(邮亭镇外的高家店),但时间的推移使得这家餐馆早已没落了,后来这位老人又被刘三姐(“刘三姐鲫鱼"老板)请去,也就是在刘三姐那里邮亭鲫鱼渐渐崭露头角,之后纷纷前来学艺之人甚多。希望热爱美食的朋友多来邮亭作客!

夏花花(2015-03-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