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是位于我国广东省广州市中南部的一个市辖区,其总面积530平方公里,处于北纬22°45′~23°05′、东经113°14′~113°34′之间,户籍人口97.5万(六普)。番禺始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是历史重要港市,为历代通商口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番禺是广州“南拓”重点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利,是广州重要的工业强区和重要的工业出口基地之一。旅游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隆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莲花山、宝墨园,有著名的隐居主题生态会所茂德公草堂,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和祈福新村、丽江花园、华南新城、碧桂园等时尚商住楼盘。广州大学城也选址在番禺区小谷围岛。
名字由来
番禺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的古县,番禺是南海郡的首县,并为郡治所在地。秦以前,对番禺及岭南一带,有多种称谓。《元和郡县志》]]“岭南道”下记:“广州,春秋百越之地。”春秋时泛称百越,战国时称“扬越”,《史记·南越列传》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张晏“扬越”下注云:“扬州之南越也。”又“索隐”引《战国策》云:“吴起为楚收扬越”。战国时的“扬越”,大致包括今两广及两湖、江西部分地方。而岭南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并未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秦时又称岭南“陆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正义”注:“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称陆梁”。“扬越”为较古之名,地域较广;“陆梁”之名后起,专指岭南。
“番禺”之名,战国时已有。《水经注·泿水篇》:“泿水东别经番禺,《山海经》谓之贲禺者也。”《山海经》载“桂林八树在贲禺东”,郭璞注:“今番禺。”汉初的史料亦多处提到“番禺”,或亦书作“蕃禺(隅)”,即指今广州番禺一带,是当时岭南最为重要的聚落,已形成地区性的政治、经济中心,亦是广东境内最早见于古史的地名。
番禺区“番禺”之得名,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三:
一是“二山”说。《后汉书·地理志》、唐《元和郡县志》及《初学记》等,均认为县治有番山、禺山,因以为名。明朝黄佐《广东通志》载:“番禺县治东南一里曰番山,其山多木棉,其下为泮宫;自南联属而北一里曰禺山,其上多松柏。”又黄佐《番禺二山记》云:“二山相连如城,南汉时刘?凿平。”番禺因二山而得名之说,相沿已久。
二是“一山”说,即番山之隅说。郦道元《水经注》载:“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坑陵,城倚其上,闻此县人名之为番山;县名番禺,谓番山之禺也。”禺,即隅,指附近的地方。
三是“蛮夷之地”说。1953年在广州西村石头岗一号西汉前期墓中出土有烙印“蕃禺”二字的漆盒,1983年在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有铸上“蕃禺”二字的汉式铜鼎。考古学家麦英豪在**《广州城始建年代考》中据出土文物认为,秦至汉初,番禺的“番”,写作“蕃”,与“藩”通。即番蛮、蛮夷之意。《周礼·秋官》云:“九州之外谓之蕃国”。禺,犹隅,指区域、边远之地。秦汉之前,番禺一带僻处一隅,中原汉人视之为边远的蛮夷之地,因以为名。
以上三说,未有定论。历代省志、府志、县志,多持“二山”说。中国不少地方有因山川而命地名的惯例,多数人相承古说,认为番禺是因番山、禺山而得名。
地理概述
番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洋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南海区、顺德区、中山市相邻;北隔沥(教)水道,与广州市区相接;南滨珠江出海口。区人民政府设在市桥街,距广州市区17公里。
番禺四周江环水绕,境内河网纵横,过去水路交通虽然发达,陆路交通却十分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投资近30亿元建设公路、桥梁、港口。番禺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已成为沟通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和连接广州、深圳、香港、珠海、澳门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莲花山港和南沙港每日来往香港的客轮九进九出,航程一个多小时。南沙港是天然良港,已兴建1个万吨级码头和两个2.5万吨级综合货运码头。十多年来交通建设,使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的番禺,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逐步显现出来。
水文
市境珠江干支流21条,总长351.41公里,多自西北流向东南。其中境内干支流17条, 共长221.21公里;边境干支流5条(内一条一段属境内),共长113.2公里。支流宽约100~250米,河深在-2米~-6米之间;干流宽多在300~500米,河深在-4米至-9米左右。河流属平原河流,水流平缓,潮汐明显,潮差平均为2.4米。主要的河道为虎门水道、沙湾水道、蕉门水道和洪奇沥。
市境河流的水文特征:
(1)年径流量和纳潮量大。年均径流量为1742亿立方米,约占珠江年径流总量43%;年均进潮量约2843亿立方米,占珠江进潮总量的75%;年均输沙量约为3389万吨,占珠江输沙总量的47.7%。
(2)有边境和境内口门4个,河道泄洪能力大。最高水位时,洪峰流量每秒2万至3万立方米,占珠江8个口门宣泄西北江洪流量的48%。
(3)境内珠江干支流是广州通往世界各地和香港、澳门的主航道,上游则是通往省外和市外的重要航道。
(4)众多河网和宽广的水域为水产养殖和江海捕捞业提供优良的渔业资源和发展场地。
(5)濒珠江口的海岸带长25.3公里,沿河口滩涂资源丰富,为围垦造田提供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
(6)潮流水丰裕,大部分农田可引潮灌溉,基本上不存在旱患。
已通航的莲花山港,有两个1000吨级的泊位;在建的对岸海鸥岛东岸段,有1250米水岸线,可停靠5000吨级的船泊。部分建成的南沙港,有9至15米深的水岸线长达7公里,已建成1万吨级的码头1个和2.5万吨级泊位2个。已开通的南沙港和莲花山港,至香港客轮约一个半小时航程。
番禺有得天独厚的滩涂资源。1950-1991年,共完成潮田筑围15.7万亩,滩涂围垦9.57万亩。1992~1994年围垦2.42万亩。1996年继续加固在鸡抱沙、(子子)子沙等处堤围。番禺有可供围垦的滩涂,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建设用地和可耕土地,缓解了因建设发展而占用耕地的矛盾。
资源
水产资源: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水产品养殖品种主要有鳗鱼、鳜鱼、加洲鲈、甲鱼、对虾、麻虾等。渔业捕捞品种主要有黄皮、马鲚、鳗鲡、蟹等。
矿产资源:矿物以花岗岩、红砂岩、玻璃砂等建筑原材料为主,储量达2.5亿立方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