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县琉璃寺烈士陵园

家乡区县: 山东省高唐县

高唐县琉璃寺烈士陵园

琉璃寺烈士陵园牌坊
琉璃寺烈士陵园是聊城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九日公布)

琉璃寺烈士陵园纪念碑
琉璃寺战斗
琉璃寺烈士陵园位于高唐县琉璃寺镇徐庙村东部。因建在徐庙村,也称徐庙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四十八位抗日革命烈士,他们在1939年3月初琉璃寺遭遇战中英勇献身。
193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积极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第一二九师先遣纵队和在陈庚统一指挥下的八路军筑先纵队粉碎了敌人对鲁西北的“扫荡”,创建了以冠县、馆陶、丘县为中心的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3月初,中共鲁西区党委和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129师关于开辟泰西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决定以黄河南岸的大峰山为依托,南向平原,开辟运河以东平原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4日,先遣纵队司令部机关和中共鲁西区党委机关,由冠县东南庄出发,经堂邑北部,到高唐县琉璃寺、许楼(时均属茌平县)等地与津浦支队、青年纵队第三团会合。5日黎明,先遣纵队和鲁西区党委机关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鲁西区党委、先纵机关、先纵第二团一部及青纵三团第一营驻琉璃寺村,津浦支队驻距琉璃寺东北五公里的陈营和吴营,先纵二团一部驻琉璃寺西的牛庄,青纵三团团部和第三营驻许楼,青纵三团第二营驻许楼北面的郝庄。
在我先遣纵队集结的同时,驻济南日军104师团长末松,纠集驻津浦铁路北段的日军秋山旅团,联合临清之敌,从济南、齐河、禹城、聊城、高唐等地出动,向琉璃寺、许楼一带分进合击。
我军刚刚入住民房,在布置警戒时,敌人已经闯到琉璃寺村北门,先遣纵队第二团一部在琉璃寺附近的于屯被敌包围后,荆维德、王长年等指挥部队沉着应战,一连打退敌人六七次冲锋。战斗中,荆维德身负重伤(后逝世于冠县),政治部组织股长佘文伟和连指导员苏广珠率领的一个排战士壮烈牺牲。下午四时,纵队首长决定由赵晓舟、许法率纵队直属队的一个排,掩护纵队直属机关和鲁西区党委机关向琉璃寺东南的许楼转移。不期,敌人已先占许楼,先遣纵队直属队在行进中遇到阻击,鲁西区党委秘书长赵伊坪等一百余人壮烈牺牲。
琉璃寺遭遇战是聊城失陷后,八路军在鲁西北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战斗,也是高唐境内展开的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激烈程度最强的战斗。此役,毙伤敌一百五十余人,毁敌汽车六辆,敌寇企图消灭我鲁西北抗日武装的梦想化成了泡影。
战斗结束后,烈士遗体被分别安葬在徐楼、琉璃寺、大吕庄、大桑庄等地。
1946年6月茌平县政府、原茌平七区抗日公所将烈士遗体迁葬于徐庙,并在烈士埋葬处建亭树碑,建成烈士陵园。陵园坐北朝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85米,占地十二亩三分四厘,主要由纪念堂、墓地和碑楼组成,碑楼内立有纪念碑。
陵园内东部为烈士墓地,墓地南北长39.6米,东西宽29米 ,排列着48座烈士坟墓。在墓地北侧约三十米处,是烈士纪念堂,长17.6米,宽6.94米。纪念堂内陈列着英雄的光辉事迹展板和人民群众纪念先烈的图片。
墓地南15米处为碑楼,碑楼南北长2.45米,东西宽2.42米,高约3.80米,青砖砌筑,攒尖顶,四周有门,绿琉璃瓦覆面。
1950年10月,将茌平县琉璃寺乡划归高唐县。1990年,高唐县琉璃寺镇党委、政府拨专款和当地干部群众捐款共12万元,对纪念堂、墓地进行了维修,新建了大门、院墙、值班室,并立碑纪念。
1979年,琉璃寺烈士陵园被列为高唐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4月,被公布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赵伊坪外,其他烈士中现在知道姓名的仅有少数几个人,其中有:

赵伊坪烈士像
赵伊坪(1910-1939),1910年生于河南省郾城县。1925年经彭雪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他在家乡郾城平民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在陕西、山东、河南等地以小学和中学教师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西安事变后,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华北联络局书记彭雪枫“放下教鞭,唤醒士兵参加抗战”的要求,赵伊坪到鲁西北范筑先部担任秘书科文书,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反动实质。在赵伊坪等共产党人的推动下,范筑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光明之路。
1937年底,赵伊坪到中共鲁西北特委工作,为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党中央、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1939年3月4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遣纵队司政机关和鲁西区党委(对外叫编辑部)机关,由冠县东南庄东进,欲会合津浦支队和青年纵队第三团,以大峰山为依托,开辟泰西山区抗日根据地。3月5日途经茌平县琉璃寺(今属高唐),遭到大量日军包围。在先纵司令员李聚奎指挥下,我部与日军展开激战,毙伤敌150余人。在战斗中,赵伊坪多处中弹负伤坠马,落入日军魔掌。日军把他绑在树上,用皮鞭抽、刺刀戳……面对凶残的敌人,赵伊坪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痛斥日本侵略军的野蛮侵华暴行,“任凭你们把我钉死在树上,我宁可站着死,不低高贵头;宁为鞭死鬼,不做亡国奴!”。日军恼羞成怒,残忍地将他全身浇上汽油,放火点燃。烈焰中,赵伊坪用尽最后的气力高呼:“打倒狗日本鬼子!中国共产党万岁!”残暴的日军又举起刺刀,捅进他的嘴里……赵伊坪壮烈牺牲,时年二十九岁。

秦宝三烈士像1934年
秦宝三,原名秦锡祐(1913-1939)是聊城六中教师秦盛春的父亲,博平县杜庄人,1930年在北平读高中,接受了马列主义并参加宣传活动,1933年高中毕业时入党,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每逢回家便深入浅出宣传共产主义,并与在聊城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的谢鑫鹤等结为好友。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秦宝三带领北大学生赴南京请愿,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通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秦宝三在长沙与当地老红军取得联系,不久便带领七名湖南的七名同志(其中有白仪女士)到鲁西北参加抗日。并与谢鑫鹤以学生身份拜见范筑先,受到范筑先的赏识,秦宝三谢鑫鹤在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被授于少校军衔。1938年范筑先殉难之后,秦宝三同志为了保存实力,回乡在博平县组建了博平第一支以党员赵其军、赵荣省等十二人为骨干的抗日武装。1937年11月中旬日军进攻高唐南镇,秦宝三参加了与日本侵略军的战斗。1938年底秦宝三受党的派遣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遣纵队政治部任政治部总务科长兼联络科长。
1939年3月5日 琉璃寺战斗发生 1939年3月5日途经茌平县琉璃寺(今属高唐),遭到大量日军包围。在先纵司令员李聚奎指挥下,我部与日军展开激战,毙伤敌150余人。在战斗中,先纵二团团长荆维德身负重伤(后逝世于冠县附近),先纵政治部总务科长秦宝三和鲁西区党委干部白仪(女)等一百余人壮烈牺牲,鲁西区党委秘书长赵伊坪受伤被俘,英勇就义。
白仪,鲁西区党委女干部。
荆维德(1904-1939),冠县辛集乡火烧营村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在北洋军阀的部队中当兵八年。后参加国民党冠县政府骑兵队。1935年回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收拢枪支,组成一支四五百人的抗日义勇军队伍。后与石洪典拉起的队伍联合在一起,组成“华北抗日自卫军”,任副司令。1938年初,范筑先收编该军为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后,仍任副司令。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坚定了抗日思想。1938年秋,配合台儿庄战役,率队在濮县周围打击日军。1938年11月聊城失守后,率八百余人,在冠县改编为八路军先遣纵队第二团。任团长。1939年3月6日,奉命开往泰西大峰山,开辟泰西根据地。黎明前,先遣纵队指挥机关刚到达琉璃寺,尚未宿营,即与高唐出动的日军发生战斗。二团驻王屯,也被日军包围,他指挥二团指战员,打退日军七次进攻。他腿部中弹,被抬下火线。当夜突出重围。第二天送往河北大名县美国教会医院。因腿骨已碎,皮肉皆黑,医生建议截肢。他拒绝截肢手术,让战士把他抬回家乡,三天后牺牲。

丸子-小(2014-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