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济建设

家乡区县: 福建省丰泽区

2012年状况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26.5亿元,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46亿元,增长2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5元,分别增长12.5%和12.6%,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泉州发展得到上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务院批准设立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我市成为全国第三个金改区;国务院批准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实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省政府专门出台促进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批准泉州开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支持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乐园。

持续砥砺前行,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全力以赴保增、促稳、攻坚,稳住经济大盘。尽心尽力帮扶企业。全市召开企业座谈会226场,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672项。开展政策落实专项行动,帮助企业用好扩大生产、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政策。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召集15个重点行业协会,“一业一策”研究解决应对措施。工业支撑紧抓不放。建立促进工业稳定增长联动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成工业增加值2645.79亿元;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增至1704家,完成增加值1941.94亿元。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等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18%。产能建设强力推进。突出生产性、生财性项目,实施县级以上产业重点项目1200个,完成年度投资1030亿元。建成海峡轨道客车、三安光电、本科电器等工业项目261个,新增年产能650亿元;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90个,新增年产能750亿元;建成万达、网商创业园、英良五号、洛江中心商城等服务业项目121个,新增年销售收入550亿元。中化炼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南山片区进驻企业20家。市场开拓内外并进。成功举办海博会、鞋博会、石博会、茶博会、雕博会等泉州商品博览���系列活动。引导品牌企业优化专卖店布局,开展“电子商务在行动”,网上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前列。

积极参加国内外商品展,开展 “品牌泉州境外行”系列活动;全市外贸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123.74亿美元,新增出口超亿美元企业6家;泉州出口加工区、晋江陆地港外贸总额分别达13.5亿美元和7亿美元。“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成效明显。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3.9亿元。做好“营改增”试点工作,新增限上批零住餐单位616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5家,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63.07亿元。开展“市长带你游”系列旅游推介活动,清源山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完成旅游总收入350亿元,增长22%。举办首届创意产业节,对接项目419个,意向金额20.72亿元。金融业税收增长32.9%。“五大战役”深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发展、民生工程战役分别完成投资750亿元、1780亿元、280亿元、466.3亿元和97.2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要素保障及时有力。加强资金统筹调度,市本级筹资235.68亿元,全市累计争取上级资金82亿元;市城建国投、路桥等企业退出融资平台清理目录,组建市开源实业、水利投资等公司,项目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与5家银行开展战略合作,民生银行在泉成立石材产业金融事业部;引进菲律宾首都银行,实现外资银行零的突破;新增贷款629.89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060亿元;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4家。电网建设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提升用工服务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获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5.22万亩、海域使用3万亩。

发挥实体优势,“二次创业”掀起热潮。民营经济加快转变提升。出台实施推进 “二次创业”若干意见及配套文件,启动民企转型升级扶持行动计划,设立兑现专项资金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2043.78亿元,增长17.7%。新增上市企业3家。国家工商总局出台6条措施,支持泉州品牌国际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2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97件,泉州商标馆开馆;我市品牌闪耀伦敦奥运会,赞助22个国家体育代表团;海西国际时装周品牌效应显现。出台加快推进产业转移扶持政策,山区与沿海实现项目对接7个,总投资20.7亿元。自主创新“三年行动”深入实施。总结推广“安踏经验”,组织科技“五清零六提升”行动,与教育部合作启动“蓝火计划”。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61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创新型企业25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家、授权专利8208项,制修订各类标准39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25亿元。微波通信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列入国家试点工程,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安溪、晋江建筑饰面石材行业实现整体退出。人才支撑不断加强。出台实施服务民企“二次创业”人才计划,启动海内外泉籍人才回归工程;实行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和高级人才证制度;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50人(团队)被评为省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兑现386位高层次人才贡献奖励。“三维”对接成效明显。开展招商大会战,全力大招商、招大商。落地央企项目4个,总投资103亿元。开展对外大型招商活动4场,签约外资项目173个,总投资73.91亿美元,其中5亿美元以上合同项目2个,引进惠普、IBM、普利司通等世界500强企业。在珠三角民企洽谈会上签约项目110个,总投资1234亿元。举办民企“二次创业”推介会5场,出台推进异地泉籍企业回归创业12条措施,实现项目回归120个,总投资1100亿元;引进企业总部或营销中心300多家,增加税收约32亿元。

注重夯实基础,“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农林水支出39.78亿元,增长31.8%,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282.23亿元。6个老区县(市、区)争取上级资金补助5.2亿元。“美丽乡村”建设率先启动。实施 “六大工程”,完成593个村庄规划编制,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抓好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2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20个、老区跨越发展工程重点帮扶村4个,评选“美丽乡村”10个。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业“三品”认证产品24个,获批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6家。安溪、永春成为首批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对台合作引种创新基地”成为全国唯一支持的对台种业项目。争取上级渔业补助7.7亿元,获批设立湖洋溪国家级水产自然保护区和2家远洋捕捞企业。水利建设全面推进。76个水利项目完成投资35.1亿元。启动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彭村、八峰、双溪水库和晋江防洪工程试验段等重大水利项目开工。“两江”上下游水资源保护补偿资金提高到每年2亿元,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完成投资17.18亿元,晋江流域省控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100%,1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3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崇武至秀涂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整治完成投资8075万元。桃溪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广。率先在全国建成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防灾减灾工作持续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260公里、公路安全保障625公里、危(病)桥改造27座,完成 “造福工程”搬迁10500人、危旧房改造7000户。建设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5个、村庄环境整治试点村17个。完成植树造林35.24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9.47万亩,补充耕地1.44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万亩。

金融改革试验区

  2012年12月25日,福建省及泉州市相关政府部门宣布,《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日前已获国务院批准通过,泉州也由此成为继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之后,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此次公布的泉州金改方案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及民生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加强泉台港澳侨金融合作,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chenweichao(2015-04-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