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当世纪即将远走
有一位农民作家
手夹着烟卷伏案在破旧的窑洞中
煤油灯下陈列着他对世界的祝福
血与泪 冷与暖
始于思想
终于拼搏
我多么渴望贫穷
好掩饰我这个90后孩子
放纵不羁的任性
不可否认,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可复制的。万象更新的21世纪和路遥所在的时代相比,吃不上饭的旧事已成为大家饭桌上的笑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已经渡过了最艰辛的阶段,再也不会在生存的问题上人人自危。城市里高楼林立,汽车拥挤,娱乐场所夜夜笙歌,每个人都在为买大房子、豪华轿车不懈努力着。
我如同城市版的孙少安,贪婪饥渴地吸允着文学的乳汁,盼望在浮躁颓废的时代找到人生的方向。《平凡的世界》这部恢弘的史诗巨著,为我理想的容器注满能量,使我对美好的定义从此轮廓清晰。从18岁那年开始,我不再把成为一个富翁作为理想、不再把母亲的爱当做理所应当的义务、不再冷漠地看着那些从我身边经过的农民工人。从18岁那年开始,我决心迟早要找到路遥,带上我的作品,向他表达我的崇敬之情。
路遥的一生磨难重重,一些经历或对或错,我从不参与讨论,但他作品中的人物,早已在无形中成为我的信仰—孙少平的奋发图强、孙少安的憨厚诚恳、田晓霞的善良纯真以及高加林、刘巧珍等等人物积极向上的心态,都被我视为撑起人生风帆的模范。
许多外国人笑话中国人没有信仰,每当这时,我都会笑着告诉他们:“中国的信仰比你们的宗教更自由、更人性。”尔后我便会在他们惊讶地长大着嘴巴的神情下告诉他们:“我们信仰文学、信仰朴实、信仰灿烂阳光下天真的笑容。我的信仰,是‘路遥精神’”
这是我的家乡--绥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