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书院门,书院门其实指的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书院门其实是一条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色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街道两旁是青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这里能体会到西安不同于别处的城市风景。
记得院子里的爱好书画古玩的老爷爷经常都是在书院门淘些宝贝回来。书院门的名称是源于街内的关中书院。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这其中有一个故事:是一个明代的叫做冯从吾的工部尚书,给皇帝上书,说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结果被革职回家,然后潜心研究易理,经常讲学,后来进行"联镳会讲",来听讲的人足有几千人,所以从此把那个地方修了一所书院,就是关中书院。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关中书院改建为陕西省师范大学堂,当时成为西北5省的最高学府,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直至解放,为西安师范学校及附小。关中地区明代以后的历届科举考试都在这里进行,应试者就在这条街上食宿,温习功课。
过去的关中书院如今是"西安师范学校",当年的莘莘学子为了金榜题名,而不异在此挑烛功读,孜孜发奋。他们留下了书斋、留下了学堂、留下了功名,也留下了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如今的一代代新人又从这里起步,再继教书育人之伟业,再作学子,再作园丁。书院门经历了四五百年的风风雨雨,房舍年久失修,街道灰暗,一片破败景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西安市经过规划设计,由碑林区实施,把它翻修改造成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商业街。
懂行的人到书院门是看“书”的。这“书”涵盖书、画及相关的一切。这里卖字画的店铺多,里面不仅有许多民间书画爱好者的作品,也有不少名家名作;但是也有赝品。略往书院门的街深处走,卖字画的店铺便越来越多。还有许多临街摆设的摊位,其实就是张书桌,上备文房四宝以及展示有主人写画好的作品。主人就在此或写字,或作画,也出售作品,但是更享受这种陶冶情操和相互切磋技艺的生活。其中不乏功力深厚、作品绝佳的高人。每年都会大批书画名家会聚西安,在这里举办各种展览陈列数十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