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桥果核刻
产地:中国河北三河。
特点:设计新奇,雕工细腻,形象鲜明,小巧玲珑,古朴典雅。错桥果核刻有杏核雕、桃核雕、山核桃雕、橄榄核雕、天竹子雕与松子雕六类。主产分佛教用品与装饰、摆设用品。主品设计新奇,雕工细腻,形象鲜明,古朴典雅,小巧玲珑。早在本世纪40年代前后,北京艺人武代兴善用果核雕制工艺品,曾以松子核雕十二属象而驰名京津。
核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究竟源于何朝何代尚无明确的史书记载,不过最早记载可见于宋朝中期,距今一千多年了 。明朝时期,这门民间艺术颇为盛行,当时的平民百姓、达官贵人甚至皇亲国戚对核雕都大为钟情,皇宫里还专门请有核雕高手,为达官贵人们雕刻桃核,作为项链坠和衣饰物。明熹宗朱由校本人不仅是核雕爱好者,而且也是个核雕创作者。明朝核雕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学教材中美文《核舟记》就是记载了明朝王叔远的核雕作品――核舟。在王叔远雕刻的那枚“夜游赤壁”核舟上有五人,须眉毕见,箬篷、窗、楫、壶、炉等应有尽有,船舷左右有窗 8 扇,开合灵巧,窗户上浅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笔画刚劲,字迹清晰。可以想见,当时这门民间工艺已达到怎样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