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话三国——八阵图遗址

家乡区县: 成都市青白江区

八阵图遗迹位于弥牟镇西南的一个农贸市场边。穿过熙熙攘攘的市场,精致石栏围了数百平米空地,便看见全国仅存的八阵图遗址的6个土垒全部整齐列在不到100平方米的范围之内,每个土垒高不到两米,大小相近,高矮相当,成圆锥状,均散落在竹林中。其中的三个土垒基座完好,另外三个则已被破坏成半垒状。新近整修的用天然石材的围栏石柱上,手法精湛地雕琢出一幅幅体现三国时代的画卷。在土堆正面重竖了刻有清代李调元《八阵图歌》的石碑。每个土堆周围五米内都被纳入了保护范围,其间的建筑物拆除的痕迹宛然犹存。驻足遐思,不禁遥想诸葛亮当年演习布阵的场面。

南朝梁,李膺《益州记》载;八阵图纵横皆八,共六十四垒方阵,每垒高三尺,宽一平方丈,外围以上城,有四门,用以练兵。每垒可站一人或一个战斗小组,粗看为简单方阵,实为变化多端的战斗组合。根据指挥信号变化,适应攻击与退守。晋桓温的常山阵势,唐李靖的四头八尾或六花,独孤及的衡抗于外、轴布于内……皆可顷刻组成。未动时,仍为八八行方阵。此弥牟八阵的垒数和摆法,后人有所改置。宋人赵柞,明文学家胡应麟等均有记述。八阵图两方阵各六十四垒,加上两垒作为指挥台,共一百三十垒,名“当头阵法”。此后即以128垒作为基本定数,但排列已不是整齐的方阵,至清末仍为128垒,与阵图并存的还有武侯祠。阵图历代皆有毁损和修复,现存四垒,武侯祠已毁。

按孙子兵法,已有八八六十四阵。史称武侯“据兵法推衍为八阵图”,则八阵古已有之,但推衍成图,则是诸葛武侯。武侯对兵学,有精确的理论,有实战的成绩。后世曾用以克敌而功效卓著,如晋马隆依八阵图作偏厢军攻克凉州。后魏刁雍用以抵御柔然之进犯。对八阵图最有研究而加以活用,应推唐初常胜将军李靖,他由八阵图演化出六花阵对敌,战无不胜。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军事思想的最高体现,也是“三国文化”的精髓。据《八阵图碑记》云:“诸葛武侯之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宫,一在新都弥牟镇(弥牟镇原属新都县)”。八阵图遗址在青白江区弥牟镇西南,该遗址今仅余土垒六座,当年之风貌已荡然无存。相传为诸葛亮所布,占地100多亩。八门八阵互相掩映,其中玄机重重,神秘莫测。为诸葛亮推演兵法、操练士卒所用。据古籍记载:“八阵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形,兵之纪律也。武侯推演,尽得其妙。”198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书记载:公元925年,弥牟曾发生过一场大战,史称“弥牟决战”。即后唐时期,蜀地分为东、西两川,后唐帝王为控制两川的势力,要求两川节度使上供百万两黄金。于是,东川节度使董璋与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达成协议,两川共同抗拒。后来,孟知祥出尔反尔,并诋毁董璋有谋反之心,使帝王下令免除其官职,并杀了他的儿子。一怒之下,董璋率领7万多大军讨伐孟知祥,并接二连三地袭击了好几个城池。东川大军逼近成都之时,双方在现在的青白江区弥牟镇短兵相接。孟知祥亲自督阵,将东川大军引入弥牟镇的八阵图之中。东川大军一走进八阵图,天空立即云雾缭绕,四周犹如无数精兵埋藏在树林中,不时发出“沙沙”声响。东川军手持的火把全部熄灭,事先埋好的地弹瞬间倾巢而出,东川军伤亡无数。西川军隐没在树林中,不时冲出来袭击。不多时,东川军7万多人全军覆没。董璋东躲西藏,割断发鬓,扮作平民,方才逃脱。

随后,孟知祥占领东、西两川。934年,孟知祥立国称帝,国号为蜀,俗称后蜀。

河鲤(2015-04-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